《平均数》教案设计(附带学习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均数》教案设计(附带学习单),供大家参考。
《平均数》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平均数。(教材第 90-92 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通过进一步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在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和实践能力。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价值和作用。
教具学具:
预习单、多媒体课件。
一、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请大家翻开书本 90 页,拿出预习单,进行 10分钟共学吧!
(二)小组共学 15 分钟 (三)小组汇报 1.学生汇报求平均数的方法。
方法一:移多补少
方法二:合并平分 (5+4+7+5+9)÷5 = 6(个)
(1)师小结:我们通过了移多补少、合并平分的方法求出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把不一样的数据变成了一样多的。
板书:移多补少,合并平分。
2. 理解平均每次记住 6 个数字。
(1)6 是虚拟的。
(2)6 可以表示淘气的平均记数水平。
3. 求淘气前 10 次的平均记数水平。
次数 第 第 1 次 第 第 2 次 第 第 3 次 第 第 4 次 第 第 5 次 第 第 6 次 第 第 7 次 第 第 8 次 第 第 9 次 第 第 10 次 记住数字的个数 5 4 7 5 9 6 6 5 6 9 (四)反馈练习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五)课堂总结以及评价 二、板书设计 平均数
(5+4+7+5+9 )÷5=6)
(个)
平均数是一种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平均数是一种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平均数》预习单 组别:
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二、温故而知新。
要想每一份都同样多,每一份应该分几个?说说你的想法。
三、我的研究:(先自学课本第 90 页内容。)
1. 淘气每次记住数字的平均水平用几个表示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平均能记住 6 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人说:用平均数 6 表示淘气记数字的水平更合适?你同意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平均数?请记录下来,和同伴交流一下这个平均数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我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数》反馈练习
第一关:说一说 1.小马身高 120 厘米,平均水深 110 厘米,小马下水很安全,对吗?为什么?
2.
2019 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 75 岁。
王奶奶今年正好 74 岁,听到这则消息很伤心。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会怎么安慰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招工启示:本公司招工人若干人,月平均工资 8000 元。
王叔叔工作了 1 个月后,却只得到了 5000 元工资,王叔叔很生气,认为公司欺骗了他,你们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三关:算一算
4.在 1 分投篮比赛中,奇思前后 4 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 7 个、7 个、6 个、8 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
5.班级举行跳绳比赛,每人跳三次,每次跳 1 分钟,谁 3 次跳的平均个数多,谁就获胜。下面是两位同学一分钟跳绳的情况统计表,哪位同学获胜了?
课堂星级评价
姓名
第1 1 次
第2 2 次
第3 3 次
丁丁
80
85
78
亮亮
76
84
89
(每环节是五星评价,请组员和小组长对照本节课的课堂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星级评价)
环节
方式
课前预习
小组互学
质疑解惑
作业反馈
总
评
自评 (
)颗星 (
)颗星 (
)颗星 (
)颗星 (
)颗星 小组互评 (
)颗星 (
)颗星 (
)颗星 (
)颗星 (
)颗星 课堂学习单 次数 第 第 1 次 第 第 2 次 第 第 3 次 第 第 4 次 第 第 5 次 第 第 6 次 第 第 7 次 第 第 8 次 第 第 9 次 第 第 10 次 记住数字的个数 5 4 7 5 9 6 6 5 6 9 1. 请计算淘气前 10 次记数字的平均数是多少?
2. 与前 5 次的平均数 6 相比,你有什么问题?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龚明姝
一、课前准备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想本节课的难点到底在哪里?求平均数的方法?还是平均数的意义?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平均数,好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平均分了,平时的小测他们也会拿自己的成绩跟平均分对比一下,高出几分的时候也知道自己拿了多少分“补”给别人。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内容,在预习的时候也难不倒他们,但是会求不一定是真懂,他们会求平均数是因为他们过往的经验,他们以前学过平均分,如“把 100 本书平均分给 5 个班级,平均每个班级分到几本书?”他们知道要用除法,所以通过预习,他们还是能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的,可是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代表了什么?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怎么去理解?相信这些问题一定会成为他们的疑惑,这也给了我在备课的时候一些些灵感。所以孩子在提问题的时候应该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平均数的意义:怎么理解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意义)
2.平均数有什么用?(应用)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做了课前调查:你知道平均水平是什么吗?很多孩子根本无法说清楚,但是有极个别孩子说了:“平均水平应该是中间的、中等的。”还有孩子说:“平均水平是居中一点的。”这也给了我一点解决这个问题的灵感,
要想知道什么是平均水平,那应该先对比一下最高水平——超常发挥的时候的成绩,还有他们的最低水平——发挥失常的成绩,这样他们才知道平均水平的意义何在,不偏高、不偏低,不多不少刚刚好的水平,也是最接近他们实际的水平。
二、提问环节
本节课上小组提出的问题有:
1.平均数会发生变化吗? 2.平均数有余数怎么办? 3.如何求出平均数? 4.求平均数有什么用? 5.淘气一次都没记住 6,为什么说 6 是平均数呢? 6 平均数通常什么时候运用到? 7.为什么淘气 5 次都没有记住 6,平均数要用 6 来表示? 8.如果淘气再玩一次游戏,平均数会变吗? 9.为什么不用 5、4、7、9 中的任意一个数来表示淘气的平均水平? 在上课时,孩子们在练习一中,当求出的平均数是 6.2 时,有两位同学也提出了问题:
1.为什么平均数会是小数? 2.平均数怎么变了? 从刚开始开展“慧问课堂”时他们不会提问,到现在能够阐述自己的疑问,我觉得他们在提问题方面进步很大。
三、 解决问题
在帮助孩子们解决他们的疑问的时候,我用了他们以下几个问题作为连线
去突破重难点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求平均数。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淘气 5次都没有记住 6,平均数要用 6 来表示?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不用 5、4、7、9 中的任意一个数来表示淘气的平均水平?第四个问题是:求平均数有什么用?在孩子们进行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我追问了:“什么是平均水平?”但是很少有孩子能够回答出来,我让他们进行了 30 秒左右的交流,陆陆续续有了几个孩子回答,这应该是本节课走向高潮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孩子们都还有点拘束,毕竟公开课比较紧张,但是小组的讨论给了他们回答的信心,有时候,把步子放慢,把方式改变,也不失是一种好方法。
孩子们在回答为什么平均数会变的问题时,平均数从 6 变成了 6.2,说明了什么?我本来预设的答案是两个平均数都很接近,但是我却意外地得到了一个更惊喜的答案:“平均数从 6 变成了 6.2,说明了他的平均水平在提高。”这让我对这群孩子感到很自豪,他们真的很有想法。
在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时,谈到为什么若干人的月平均工资是 8000,王叔叔却只收到了 5000 的问题时,有个孩子说得有声有色:“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员工,在你上面还有经理、总监等等,你的那 3000 块可能已经被匀走了!”好一个有趣的回答!
四、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讲解平均数的意义的时候节奏稍微有点快,其实可以再慢一点,让学生从统计的角度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书本的例题其实并不是突出平均数的意义所在,所以如果能有效利用一个更好的情境,引导孩子去体会平均数在统计中的好处,那就更好了。
孩子在上课前一段时间,还是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其实在上课之前,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课堂小游戏引入,让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课堂。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专注去听他们回答的语言,如果有问题要及时纠正,如果有疑惑应该适当引导,不要着急去打断他们的回答,也不要重复他们的回答。放心、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
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方式不够多样化,应该学习更多的鼓励的语言和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点燃斗志,积极学习。
5.本节课的习题主要以说为主,让学生能够说清楚“平均数”的意义,但是最后的习题难度不大,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上稍微欠缺资源。
推荐访问:《平均数》教案设计(附带学习单) 平均数 附带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