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内容和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内容和意义,供大家参考。
课 课 题 题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共 共 2 课时 教学目教学目的 1.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能结合实际分析学前儿童心理现象 3. 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难
点 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和心理的实质 教学后教学后记
本学期、本课程、第一次课,教学准备比较充分,教学内容熟悉安排比较合理,教学形式比较灵活。
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课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第一次课主要让大家了解学前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大家对心理学都很感兴趣,整体效果较好。
第 第 1 、2 课时
教学任务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重 重
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难 难
点
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和心理的实质
课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 教
具 多媒体 授课日期 2019 年 年 9 月 月 10 日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内容和意义
一、心理现象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2.个性 二、心理的实质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学前儿童生活小电影】
— 片段一:发明遥控厕所 — 片段二:“我要把你打成照片”
— 片段三:我见过一种鱼叫“葡萄鱼”
— 片段四:“我..我…我摆了一个…额…大楼房。”
— 片段五:“明明,你的手脏,不能弹琴。”“妈妈,我只谈黑键”
— 片段六:儿子:蜗牛能从唐山爬到美国吗?我正在考虑要不要跟他说说愚公移山坚持不懈的精神时,儿子自言自语说:不能,蜗牛也不认识路啊,也不认识红绿灯,肯定还没到美国就被踩死了。
【新授】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心理现象与心理 (一)
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独立学科标志:
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
【说一说】看着我、听着课,你在想什么?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个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学前儿童心理 活 动 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练习: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
1. 把自己当成学前儿童,猜他会想什么、做什么? 2. 尝试分析这种情境下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的实质 –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问题】心理从何而来?
灵魂说
心脏说
人脑说
心理活动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
学前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阶段。(要保护、提供营养, 为心理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 客观现实:大自然、各种社会生活条件、人的各种活动 【思考】
离开客观现实能产生心理吗?
所有的心理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吗?
良好的客观环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重要条件 3. 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物质反映)镜子--
被动、原本
(心理反映)人脑 -- 主动(主观色彩 + 调节改造)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因人施教;促进发展
情境练习,学以致用 活跃课堂气氛
举例: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 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三、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学前儿童期(3-6、7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学前儿童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
(1)婴儿期——0~1 岁 (2)幼儿前期——1~3 岁 (3)幼儿期——3~6、7 岁 四、学前儿童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三)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总结巩固 加深印象
举例:分析学前儿童绘画作品
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
(四)实验法:
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总结】
1.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 研究对象:学前儿童期(3-6、7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推荐访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内容和意义 发展心理学 学前 教案
上一篇:《谁流更快一些》教案公开课
下一篇:一年纪语文计划教案【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