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观后感 >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600字(2022年)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600字(2022年),供大家参考。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600字(2022年)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重要的是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怎么样子的,眼光都要放的更加的长远一点,那么下边就是小编收集的一些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600字1

4月6日,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登陆央视一台黄金档,剧本以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题材,艺术再现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创业、改革、转型发展的三部曲,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描绘出“绿水青山永续利用”的多彩画卷。

迟迟吾行,恋恋不忘,这是一曲感人至深的绿色之歌,勾起我从事林业工作的曾经回忆。1988年,我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就职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经历了以木材生产为主业的“林大头”,经历了林业“两危”的堪堪动荡,看到了林区“两自立”那面旗帜,相见于电视剧中马永顺、孙海军等原型与事迹,经历了林业工作向森林资源培育转变的轰轰烈烈,见证了林口林业局成为我国第一个人工林保存面积实现双百万亩的庆典场面,经历了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的痛定思痛,经历了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二期,经历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营林体制深化改革,2018年,又经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重大变革,如今从事林业科研工作。三十多年的林业工作经历,如今倾听它缓缓流淌的心声,与它共眠、与它欢笑、与它相守。

《青山不墨》观后,会进一步激励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激发科研工作者,加强林业科研,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

一曲墨缘,生生相息,丹青妙笔,流苏如画。

梁希先生的一句“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鼓舞着我们前行。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600字2

近日,央视一套播出的年代剧《青山不墨》,以当年“伊春林业”的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人为原型,讲述了林区三代人浴火涅槃的故事,嘉荫县纪委监委积极组织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收看剧集,感悟老一辈林区人艰苦奋斗的初心,激励全体干部以史为鉴,奋勇前行。

《青山不墨》演绎了林区三代人当年的卓越风姿,多方位的展现了自然保护区从砍树基本建设到育林管护、从开发资源到维护资源的历史背景,真正刻骨铭心地复原了自然保护区开发设计基本建设的历史时间,展现满分作文网https://Www.zUowEnWang.net/出伊春林业职工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实质。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以老一辈林区人为榜样,守护林区,奋勇前行。”观看后,干部们撰写了观后感,纷纷表示,要深刻感悟老一辈林区建设者艰苦奋斗、勤劳忠诚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在精神上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不断磨砺自身,增强纪检监察业务本领,成为建设林区,守护绿水青山的忠诚力量。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600字3

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以来,我每天都坚持收看,现已连续看了8集,对该剧剧情有了大致的了解。该剧人物中马永祥、郑毅、华青等为代表的林业英雄模范,是以伊春林业战线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主要素材进行创作的。该剧再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林业工人扎根林区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呈现了林业工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林业工人历经开发建设、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华美篇章。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伊春日报、林城晚报、伊春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经常报道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林业战线英模的先进事迹,他们的名字已家喻户晓、留在那个年代每个人的脑海里。我早年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时常在新闻媒体中关注到他们的感人事迹,对从心里对他们毅然决然扎根林区,深深地根植在这片黑土地上,无怨无悔地奉献了毕生经历的高尚品质、大爱情怀、无私奉献精神而产生由衷敬意。

我在原五营区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曾随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参观学习到过马永顺林场,认真聆听过讲解员讲述马永顺伐木、造林的先进事迹。

马永顺在伊春林区开发建设时期,为了多出木材支援国家建设,他结合木材采伐遇到的实际问题,发明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降低伐根法”等,曾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东北林区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毛泽东亲自向他颁授了一枚金质奖章,他先后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在伊春林区开发建设时期的伐树能手,砍伐了36500棵树,离休后主动义务植树向大山“还债”,在晚年实现了向大山还“债”的夙愿。2000年2月,87岁的马永顺走了,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小兴安岭绿波翻涌的万顷林海。

两年前,我随市诗词学会“走红色路看绿色景”采风活动到了大箐山县张子良纪念馆,详细聆听了纪念馆讲解员对张子良生平的解说,深受感染和激励。

张子良同志从一名红军战士成长为模范中共党员、东北林业建设的开拓者、延安精神的传承人。1958年,张子良响应党中央号召干部下放充实基层,他主动申请下放来到伊春林区,任中央林业部带岭林业实验局党委书记、东北林学院带岭分院党委书记兼任东北林学院副院长。从中央领导到每一位知道张子良的群众,都一致称赞他、颂扬他、怀念他,可见他有高贵的品质、高尚的风格和崇高的威信,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廉洁奉公之心、光明磊落之德、精打细算之脑,曾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我的记忆中对育林功臣孙海军的事迹留存的要多一些,因为我也曾参加过整地刨穴、植树造林,打带抚育等营林生产,对孙海军的事迹也能身同感受,深刻理解。

从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他从东北林学院采运系毕业,被分配到双丰林业局茂林林场,成为一名采运机械技术员,一干就是几十年。孙海军采伐了10多年,共采伐60多万立方米木材,其中80%左右是红松。在油锯和拖拉机的轰鸣声中,他发现,一座座郁郁葱葱的青山很快就变成了“秃山”。

大森林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上苍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咱林区人的命根子!大山里的树木生长期很长,尤其是珍贵树种——红松,需要生长百余年才能成才。正因为他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才有了在之后的20多年里,带领职工在福民经营所造林11万亩,存活200万株的壮举。他对大山大森林不仅有朴素的感情,更有尊重科学的精神。他不断探索营林规律,带领职工营造的11万亩人工林,成活率达到96%以上,成幼林抚育合格率达到97%以上,采伐迹地更新率达到100%,创造了高寒地区育林的奇迹。有人为他算了一笔账:他植的树如果以两米远的株距单行排列,可绕地球一周;按照陆续间伐到主伐期的皆伐计算:累计可产木材14,938万立方米,其社会和生态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通过招工来到伊春林区的林业工人,是我生活和工作过的那个林场的第一批伐木工人,母亲随父亲来到林区后也一直参加林场的营林生产。正因为我是在林场出生和长大的,剧中的人物和情景在我的记忆中有着许多相同的印记,感觉是那样的熟悉,仿佛就是我们的父辈当年艰苦创业劳动情景的再现。这在增强我对该剧情景浮现和期待的同时,也对该剧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主题思想进行了深入思考。

电视剧中的一幅幅画面让我想到了在我学生年代读过的一篇课文——《松树的风格》。松树不择地势环境,不择土壤的贫瘠,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这不就是林业工人扎根林区艰苦创业,不畏严寒酷暑,有着坚韧顽强性格、奋发向上乐观精神的折射和真实写照吗!

林业工人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红松品格的体现!他们犹如一棵棵凌霜傲雪、超然挺拔的红松,不畏严寒,坚韧刚毅,巍然屹立,展示出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一种威武不屈的铮铮铁骨、一种永不低头的坚强性格、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大无畏气概、一种具有高贵品质的内涵质地和恢弘恣肆的道德属性,犹如一根根擎天大柱,在风雪中伫立,擎起林区开发建设转型发展的历史重担,浸染了青山不墨的千秋画卷!

那么上述内容就是小编在网络上面搜集到的相关的内容了,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的到来,会一直的提供大家需要的,请持续的关注,谢谢!

推荐访问:青山 观后感 电视剧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600字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600字 青山不墨电视剧片段

相关推荐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2022年度青山不墨观后感800字(2022年) 青山小学师德建设内涵体系 青山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档案内容整理归纳【完整版】 青山小学上课制度(全文) 2022年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观后感心得(完整) 2022年度观看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2022年)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作文800字(完整文档) 旗帜中国青年说观后感最新五篇 2022年度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完整版】 电视剧《心居》观后感【优秀范文】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2篇 电视剧蜗居观后感【精选推荐】 黄大发《高山清渠》观后感 电视剧《高山清渠》观后感 2023年电视剧《突围突围》创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精选推荐】

热门文章

2024年《榜样8》观后感范本(2篇)

第一篇:《榜样8》观后感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我收看了《榜样8》专题节目,感悟颇丰。《榜样8》专题节目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通过展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典型事迹,生动诠释了共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文本(2022年)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文本多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揭示片中人员的蜕变轨迹,剖析背后思想根源,生动开展以案明纪、以案说法,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筑牢防线、廉洁自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警示片观后感文本多篇》,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警示

《羞羞铁拳》观后感文本参**

《《羞羞的铁拳》观后感文本参**》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用了幽默和励志来描述这部,其实还蛮矛盾的两个词,但在这部影片中,一点都没有违和感。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羞羞的》观后感文本参**,仅供参**,欢迎大

2022年度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观后感范本合集

《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观后感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绝笔》第二季重温、解读十四位共产党员的绝笔,展现一批批献身中国革命、追求崇高信仰的牺牲精神。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经供参考。纪录片

2022种子种子记录片观后感-观看纪录片《种子,种子》观后感【优秀范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种子种子记录片观后感-观看纪录片《种子种子》观后感》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6集大型纪录片《种子》近日在央视财经频道热播。纪录片站在种子是农业芯片的高度,揭秘种质资源战略高地的创新博弈,解密种子背后的基因密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2课观后感范本【完整版】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2课观后感精选范文》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间站作为国家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2022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

我是接班人动启新未来观后感心得感悟经典范本4篇【优秀范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我是接班人动启新未来观后感心得感悟经典范文4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我是接班人动启新未来观后感2022经典范文4篇影响着中国,改变着中国。虽然举办体育会的日子是短暂的,但体育会带给的启示却是永恒的;虽然赛场上的胜

2022年电影火星救援观后感

《电影火星救援观后感2022年》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上的作人员还继续监视着这个基地,发现有一个物品明显被移动了,推测还存活着。但是双方根本没办法连接上。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火星观后感2022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电影火星救援观后感2022年【一】赶趟看了呆萌

电影黄河绝恋个人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电影黄河绝恋个人观后感》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当时年轻的他是飞行员,在于日军的****战斗中,飞机负伤,被迫降落在了中国附近,遇到了八路军战士,踏上了去往革命根据地x的道路,上演了一幕幕生死离别的场面。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三篇【精选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要确保,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是安全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年全国中

看见春天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观后感最新6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看见春天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观后感最新6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看见春天!“我是接班人”校园防疫专题大课温情开讲啦!2022年这个春天,新冠奥密克戎打乱了春的脚步,校园防疫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下面是小编分享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大会观后感合集(2022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大会观后感》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有哪些你知道吗?我们学习先进事迹要立足于本岗位,找出自己的差距,认认真真的做好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