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观后感 >

2022年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范本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范本3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范本3篇

当我们观看《永远在路上》,我们看到党中央坚持党的严格领导的决心和意志是中央的远见,是为国家和人民谋求良好政策的良好意愿。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欢迎大家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一】

中纪委、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八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10月17日起于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各地都在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自行观看,以此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昨晚看了第一节《人心向背》,很受启发,觉得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认真思考怎样加持永远守法守纪,做到一生清白、一生清廉。

党员干部必须随时保持清醒,警钟长鸣在耳边。因为作风建设是大事,律人律己要加鞭。

观看《永远在路上》,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意志,是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是有为国为民谋良策的良苦用心的。要使红色江山永远巩固,风清气正并持之以恒,必须要明白民心向背是关键。制作和播放八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根本目的是拒腐防变,是为了让普天之下的党员领导干部都引以为戒、牢记教训、警钟长鸣、遵规守纪保平安。只有政通人和、风清气正才能实现国泰民安。提起“窑洞对”,我们不由得忆起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诸葛亮关于治国理政方略的著名的《隆中对》和《出师表》,其中关于政治清明、管理官吏、担当责任、发展经济等很多道理至今仍然值得借鉴。

那么,如何做到遵纪守法和清正廉洁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如今,中国共产党以压倒一切的态势和“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反腐,要求党员干部在严以修身和律己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也必须要严以执纪和严以用权,要求全党上线都务必践行“三严三实”、“四讲四有”争当“四铁干部”,严守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党章等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宣传和教育,巡查惩戒不手软,“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显党纪国法的威严。因此,党员干部要管好自己戒贪欲,管好家人和身边人;管好下属和亲朋好友,必须依规依矩立身处世。必须坚持正别人先正己,才能实现令行禁止。公正无私传美名,根正苗红留美谈。青松高洁人敬仰,便是核心价值观。岂不闻中国名言警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吗?还有“心中无冷病,哪怕吃西瓜!”“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日影斜!”心中如果没有鬼,何必“求神”“摆香案”!那些落马贪官们以为整日烧香拜佛鞥掩盖和“减轻”自己的罪过,那兼职还是痴人说梦和痴心妄想,真的缺乏智慧哦!这样的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拯救灵魂只能靠自己,只有自身的廉洁公正和一心为民才能保平安。

警钟长鸣在耳边,需要党员干部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不迷失自我、不利欲熏心,不疏忽放纵酿祸患。正如曾经是高官因贪欲膨胀而落马的原x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说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无法回头和重返。”必须要算好政治自由帐,如入“铁窗”则悔之晚也,任何人都无法拯救他了。无论高官和小官,只有把为民宗旨牢记在心间,珍惜亲情名誉和一生清白,才能受人陈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前车之辙是后车之鉴,我们党引以为戒。

为官为民都需要讲诚信,要弘扬和传承传中华美德,要以艰苦奋斗为政治本色和作风,以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做人处世守住底线和红线,才能名垂青史。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个“丹心”运用到如今的时代,就是指为国为民、爱党护党、遵纪守法、大公无私、伸张正义、敬业奉献、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嫉恶如仇、清正廉洁。只有如此才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否则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反腐倡廉是一件顺应民心民意的事,党风廉政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作行动指南,以接受监督为幸福,以廉洁为立身之本,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和一生勤俭赢得名节荣誉和尊重称赞。要赢得太平盛世万民安,就要不惧任重和道远,严查违规和违纪,严执法纪和制度,严惩贪污和腐败。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二】

“要有静气、不刮风,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番表态,无疑是在向世人宣示:反腐还要接着干、誓要跟腐败分子“死磕”到底。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恒古不变的真理。就当下来讲,最不得民心的,莫过于干部的贪污腐败。因此,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正是顺民意得民心之举。

自以来,打虎拍蝇已渐成常态。但是,社会上也冒出了一些不适时宜的声音。有的领导觉得,反腐打击过多,该停一停了;有的干部认为,反腐影响经济,该松一松了。在这些杂音的干扰下,甚至群众也在观望,担心反腐会不会真的变成一阵风。

必须得承认,官员的上述论调也许是别有用心,但群众的上述顾虑确是直陈时弊。毕竟,在反腐问题上,部分地方的党委头头和纪委干部,普遍存在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心理。他们或碍于情面或怕牵连自己,对腐败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或迫于压力或怕得罪他人,办案不行抹案在行。

欣慰的是,在这场反腐风暴中, 中央不仅在说给各级听,而且在做给各地看。不论是常规巡视不留死角还是专项巡视重点突破,不论是65名省部级官员被查还是30位军级老虎被打,都以大快人心的实际行动表明,誓要跟腐败分子“死磕”到底。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这是新一届中央亮明的反腐态度。跟上中央的反腐节拍,各级地方党委和纪委一定要明白:若想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就应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要顾忌牵扯多,只有清除这些变节失色之流,才能永葆我党的纯洁性;不要害怕得罪人,只有严惩这些腐化堕落之徒,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拥护。

反腐永远在路上,必须一级压着一级干;反腐只有进行时,必须一届接着一届反。否则,反腐如果动摇了决心,那输掉的可决不止一场战斗。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三】

近日,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据悉,此片由中央纪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共分为《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四集,截至16日晚,已播放两集。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为何党的作风如此重要?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如果党的作风出现了问题,那势必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之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那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党的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甚至党的生死存亡。

" 四风 " 问题,是我党作风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死敌大敌顽敌,其危害要引起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的充分重视。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一是 " 四风 " 违背党的 " 执政宗旨 " 。

党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 四风 " 的危害是什么?首先是违背了党的执政宗旨。违背党的执政宗旨,就是给党脸上抹黑。违背党的执政宗旨的领导干部,是和党背道而驰的,是和人民背道而驰的,是党和人民都不满意,都不需要的领导干部。

反对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 ,这在x整风运动时,也有类似的内容。可以说,当年的x整风运动,正是挽救了党,挽救了干部,才使党永葆了青春和活力,最终才赢得了革命和建国的伟大胜利。这次群众路线的 " 四风 " 整顿,可以说正是来源于当年的x整风运动这个历史背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解决领导干部的 " 四风 " 问题,也是为了挽救干部,是党内自我看病,自我打针,自我吃药,自我医治,自我革新,为的就是:围绕党执政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二是 " 四风 " 动摇党的 " 执政根基 " 。

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才让国家和人民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却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的还表现得很突出。形式主义害人,形式主义是作秀,形式主义违背 " 实事求是 " 的精神。官僚主义让党和群众分开,让鱼和水隔离,离开水的鱼儿能活吗?

成由勤俭败由奢, " 夺天下易,守天下难 " 。

" 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 ,吃坏了党风,败坏了党风,使党的肌体生病,生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病情转变,就会使党萎靡不振,甚至使党成为癌症病人走向覆灭之路。

十八大后,x省委副书记李春城随即落马。此后,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x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等先后在高位上东窗事发被查办。近日,已有x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省文联主席郭永祥;x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x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李达球三位官员被XX的消息。x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吕英明,x英德市原副市长郑北泉,x省x市原市委书记陈弘平,x市原副市长梁道行等多位官员,亦因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XX。这些眼下发生的事件,都在印证一个真理:
" 四风 " 问题,已经正在动摇党的 " 执政根基 " 。

" 四风 " 不除,党继续为民执政,就隐藏着很大的祸患。

通过认真观看,从中感受违纪人员的反思痛悟,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领会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同时,要求认真撰写观后感,从政治思想层面认识自我,剖析自我,从而树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抵制;四风;的坚定决心,以收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保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新常态。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请大家多多关注“范文网”。

推荐访问:人心向背 观后感 范本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范本3篇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1500字范文3篇

热门文章

2024年《榜样8》观后感范本(2篇)

第一篇:《榜样8》观后感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我收看了《榜样8》专题节目,感悟颇丰。《榜样8》专题节目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通过展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典型事迹,生动诠释了共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文本(2022年)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文本多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揭示片中人员的蜕变轨迹,剖析背后思想根源,生动开展以案明纪、以案说法,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筑牢防线、廉洁自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警示片观后感文本多篇》,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警示

《羞羞铁拳》观后感文本参**

《《羞羞的铁拳》观后感文本参**》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用了幽默和励志来描述这部,其实还蛮矛盾的两个词,但在这部影片中,一点都没有违和感。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羞羞的》观后感文本参**,仅供参**,欢迎大

2022年度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观后感范本合集

《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观后感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绝笔》第二季重温、解读十四位共产党员的绝笔,展现一批批献身中国革命、追求崇高信仰的牺牲精神。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经供参考。纪录片

2022种子种子记录片观后感-观看纪录片《种子,种子》观后感【优秀范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种子种子记录片观后感-观看纪录片《种子种子》观后感》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6集大型纪录片《种子》近日在央视财经频道热播。纪录片站在种子是农业芯片的高度,揭秘种质资源战略高地的创新博弈,解密种子背后的基因密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2课观后感范本【完整版】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2课观后感精选范文》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间站作为国家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2022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

我是接班人动启新未来观后感心得感悟经典范本4篇【优秀范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我是接班人动启新未来观后感心得感悟经典范文4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我是接班人动启新未来观后感2022经典范文4篇影响着中国,改变着中国。虽然举办体育会的日子是短暂的,但体育会带给的启示却是永恒的;虽然赛场上的胜

2022年电影火星救援观后感

《电影火星救援观后感2022年》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上的作人员还继续监视着这个基地,发现有一个物品明显被移动了,推测还存活着。但是双方根本没办法连接上。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火星观后感2022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电影火星救援观后感2022年【一】赶趟看了呆萌

电影黄河绝恋个人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电影黄河绝恋个人观后感》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当时年轻的他是飞行员,在于日军的****战斗中,飞机负伤,被迫降落在了中国附近,遇到了八路军战士,踏上了去往革命根据地x的道路,上演了一幕幕生死离别的场面。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三篇【精选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要确保,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是安全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年全国中

看见春天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观后感最新6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看见春天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观后感最新6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看见春天!“我是接班人”校园防疫专题大课温情开讲啦!2022年这个春天,新冠奥密克戎打乱了春的脚步,校园防疫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下面是小编分享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大会观后感合集(2022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大会观后感》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有哪些你知道吗?我们学习先进事迹要立足于本岗位,找出自己的差距,认认真真的做好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