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D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有关工作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强基、造血、塑形、铸魂”具体要求,围绕“两条底线、三个重点、一个加强”,把区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结合起来,构建“一带三区”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大投入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优结构、强品牌、促发展,深入农村综合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收入。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
2023年上半年,我局党组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加强意识形态理论学习,始终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上下功夫,围绕中央、省、市和区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三农”工作。统筹组织全区迎接2022年度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市委抓D建促乡村振兴“亮牌提醒、闭环推进”工作和XX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推动实施了XX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组织编制了《XX区关于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XX区落实区镇村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XX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的意见》《关于做好XX区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系列重要文件,扎实有效推动各项工作,2023年上半年预计农业总产值29.19亿元,增速19%(第一季度完成农业总产值11.73亿元,增速8.3%)。
(一)聚焦“两个”底线谋高质量发展。一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锚定我区粮食播种面积21.31万亩、产量8.08万吨、油料播种面积4.54万亩的必达目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引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投入1020.2万元种植业保险,保障了种植业的稳定发展。2023年我区春耕粮食播种面积9.1485万亩,同比增加0.3088万亩;
花生播种面积2.6916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
蔬菜播种面积6.7870万亩,同比增加0.2760万亩。通过召开春耕现场会及部署发动粮食生产工作,在横沥、芦洲、汝湖等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片3个,引进推广水稻、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新品种40余个。制定了我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实施方案,搭建了组织架构,落实土壤普查资金300余万元。积极开展农资门店执法检查50余次,培训农药经营使用企业法人近250余人,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上半年100%完成农产品检查任务指标,合格率达100%,全面保障“舌尖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完成补建高标准农田2500亩及改造提升5600亩项目的前期工作,管理好已建成15.78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开展“数字+轻骑兵”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行动,早造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水稻、鲜食玉米、大豆农作物优新品种共28个,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共9项,累计出动“轻骑兵”30次,140人,完成半年粮食安全和保供目标任务。二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盯紧3010户脱贫户返贫监测工作,落实季度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工作,重点关注返贫风险点,如因病、因残返贫等,通过各镇(街)排查,现纳入动态监测的有40户161人。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汝湖镇、横沥镇、芦洲镇2023年驻镇帮镇扶村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投入财政资金5500万元,谋划实施项目26个,现各项目如期推进。加大重点区域帮扶力度,通过“组团式”帮扶的方式,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聚焦乡村产业谋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2023年1月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认定评审;
2月,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加快XX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编制完成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启动征地工作,开展项目前期储备,预制菜生产、大米加工、梅菜加工、肉类加工和荔枝加工等10宗项目意向进驻产业园,打造成为区域内农业深加工的特色园区。三是发挥平台功能。依托XX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平台载体,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拓展农业多功能开发,培优培育地域特色农业品牌100余个,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都市农业”经济圈。四是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指导组织2家企业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生产托管服务组织20家,初步完成我区农业社会化组织名录库及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运营中心平台的搭建,创建了我区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区、镇(街)、村三级服务体系架构,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修订我区土地规模流转奖补政策,大力落实土地规模流转奖补70余万元,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
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发动3家企业申报“粤字号”品牌,不断提升发展动能。积极争取市级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我区11家企业获得市级贷款贴息补贴资金155.3万元(全市453.5万元,约占全市1/3),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五是扎实推动涉农产业项目建设。推动2022年深圳乡村振兴招商会5宗签约项目建设,推荐3宗项目纳入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库(全市5宗),《XX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库入库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区政府审议,近期可印发实施。六是扎实做好稳产保供。稳定生猪基础产能,完成生猪存栏19.2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95万头,生猪出栏17.79万头,生猪屠宰检疫38.11万头,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压实防疫主体责任,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春防期间完成家禽禽流感免疫132.59万只,猪口蹄疫免疫20.43万头,牛口蹄疫免疫0.353万头,春秋防群体动态免疫密度均达到90%以上。同时,做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累计屠宰检疫185.58万头(只),并通过1155.19万元养殖业保险,全方位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的稳定供给。
(三)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谋高质量建设。一是高标准建设示范带。投入1.9亿元,组建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专班,实施“东江湾畔·三产融合”(预计7月底完工)“都市田园”(预计12月底完工)2条示范带建设,巩固提升“七仙汝湖·诗画田园”“翰墨梅香·竹海温泉”2条示范带。二是高标准建设精品村。扎实推动2021、2022年精品村财政结算审核工作,启动2023年XX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工作,遴选10个村,因地制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挖掘和整合各村优质资源,先行启动桥东街道东平村、水口街道新民村作为精品村建设。三是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标准。通过长效管护机制,抓好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推进36个整村“厕所革命”,建设约83.66公里支路(预计7月进场施工,12月底完工),持续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如马安圩镇污水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区长湖沥碧道1公里(预计12月底完工)等系列举措,投入1.11亿元,推动人居环境更优、更美。四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18宗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把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关,各项工程稳步推进,已有5宗项目完工验收。同时,持续开展50宗小型水库专业化管护工作。五是落实防汛责任制。深入排查整治山洪地质灾害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薄弱环节。六是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动河长履职,区、镇、村三级河长巡河总次数为6805次,平台记录巡河湖的河长282人,占河湖长总数100%。同时,常态化开展“清四乱”工作,根据相关投诉、规划、议案和申请文件等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回复意见(复函),高质高效完成国家、省下发的“四乱”问题,分门别类统计、巡查,强化巡查实效性,切实做到底数清、整改有成效。同时进一步压实属地整改责任,切实按要求整改。
(四)聚焦守正创新谋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率由原来的23%升至97.52%,成功化解各类土地历史矛盾纠纷1850余宗,实现了共享承包地确权颁证档案44173户,共享率为97.52%;
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12.33万亩,占农户承包地面积的56.95%。开展农村“三资”监管督导检查22场次,大力开展农村清产核资,相较2021年累计清查增加村集体资产2余亿元,排查登记农村集体不规范、问题合同5600余宗,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增效增值。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扎实推广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平台应用,实现宅基地建房“农民不跑腿、数据自动跑”的审批管理智能化,全区申请受理846宗,通过审批253宗,驳回97宗,496宗正在审批中,顺利完成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亮牌考核任务。开展“村改居”社区综合配套改革,制定《XX区推进村改居社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村改居”社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水北新村),等等重要改革事项,最大限度释放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推进执法改革。为优化营商环境,我局报送了11项行政处罚免责清单和9项行政处罚减轻责任清单;
实施线上“免证办”功能应用试点工作,组织了一期“无证明城市”支撑应用系统培训工作,并“面对面”对照《XX区农水局证明材料清理表》清理材料事项共计260余条。三是开展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积分制”等工作。联合相关区直单位,确定2023年度拟创建名单。同时,将“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整合好、发挥好,将芦洲镇芦村村的“积分超市”“行为银行”等好的做法宣传好,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制定符合各村发展的治理方法,有效提升村民参与积极性。
(五)聚焦执法重点领域谋高质量发展。一是压实禁渔期执法工作。调配执法力量,采取划组分员、划区定员、突出重点、陆查江巡、群防联治等多种形式进行护渔执法巡查,开展执法检查行动94余次,并通过悬挂和张贴禁渔宣传横幅等方式,有效保障禁渔期的工作。二是加强河沙开采管理、河砂整治工作。推进东江干流XX段2020年度第二标段“2020年B采区”验收准备工作。同时,利用河长制平台加强非法洗砂洗泥监管,压实属地监管责任,联合执法累计巡查25次,出动巡查装备25辆次,人员126人次,查扣各类作业、运输工具1台辆,处理涉水涉砂投诉3宗。严厉打击取缔“蚂蚁搬家式”河道违法采砂行为。三是加大农资执法力度。重点在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门店等开展巡查检查工作,累计出动执法人员约382人次,巡查164家次,要求6家门市进行整改,全力保障种植业市场秩序。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千人五批次”农产品定量监测任务471批次,合格率98.51%,全年任务完成率52.33%。抽检全区11个重点品种78批次,合格率97.4%。对抽查到的不合格样品,都进行了跟踪处理,2023年上半年共立案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宗。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巡查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296家次。全区年内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主体共95家,用证16359张,用证产品5931.78吨。积极推进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行动。在豇豆生产高峰期共出动工作人员208人次,全区完成建档立卡豇豆种植户26户,指导豇豆种植户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约5800张,完成豇豆定量检测样品33批次,合格率达到96.97%。
(六)聚焦D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D建引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按照上级政策方针夯实乡村振兴工作。二是抓好品牌活动。以抓D建促乡村振兴“亮牌提醒、闭环推进”(第一季度“黄牌”数2项、预计第二季度全部蓝牌)、擂台赛、“党群连心促乡村振兴”“积分制”活动品牌为抓手,激活乡村振兴中人的因素,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同时,用好、用活142个行政村的“乡村大喇叭”,广泛宣传上级各项党政政策、传统文化以及突发性事情的应急措施。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大力锻造群雁队伍,常态化实施镇村组三级五类干部“大储备”精细化、系统化开展乡村人才培养。全局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展现历史担当,映照初心使命。四是培育乡村人才。依托“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开展“送技下乡”培训、乡土人才等计划,乡村人才素质逐步提升。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作用,开展调研活动8场,开展XX区乡土人才就业创业培训暨首届“乡创杯”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83名乡土人才参加培训,同步开展区2023年优秀乡土人才的遴选工作。建立了区级农村人才库,并成立了“XX区乡土人才就业创业联盟”,为乡村发展引进新动能。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三资”监管效能仍偏弱。部分镇、街道农村三资管理人员学历较低,部分属于合同聘用,人员流动较频繁,导致镇街农村“三资”监管队伍能力素质偏弱;
村、组三资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办公设备落后,多数村小组在电脑设备配置匮乏,仍无法有效满足农村“三资”监管的人员和设备所需。
(二)新型经营主体不够强。绝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都在5000万元以下,联农带农方式以租地、散户收购为主,多为松散型、辐射模型式,稳定高效的联结模式不多。
(三)人居环境整治仍存在反弹现象。我局制定了《XX区关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的实施意见》《XX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并且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在常态化检查过程中,镇村仍存在环境整治不彻底、前屋后乱推乱放等反弹现象。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3年下半年,我局将按照中央及省、市和区的部署,加快党的20D精神与实际工作的融合,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进一步细化任务指标、责任分工,做到任务条目化、指标数据化,可操作性强,力争实现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速15.38%(60.45亿元),确保完成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一)坚决扛起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一是守住粮食生产底线。做到早准备、早部署,重点抓好高产创建示范片、双季稻轮作等项目,以点带面促进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任务,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2.1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户)保有量不少于12家。二是继续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农田水利工程。年底力争完成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0.56万亩建设任务,同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确保高标准农田持久发挥效益;
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杜绝出现新增撂荒耕地现象。三是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按上级部门进度要求完成相应的外业采样及内业检测等工作。四是高度重视食用农产品安全。落实农产品生产者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与市场监管部门衔接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强化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产地开具、市场查验记录等全程追溯管理。
(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扎实推进防返贫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落实原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季度排查,动态监测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实行台账动态管理,确保不遗漏误判。二是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围绕“五大提升”建设一批着力解决乡村振兴短板弱项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项目。三是扎实推动东西部协作。重点在人才、资金、产业等方面下功夫,如在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消费旅游向纵深发展等方面打造东西部协助典范。
(三)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因地制宜研究镇村发展的经济定位和主攻方向,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乡村发展态势。二是要打造特色品牌。依托丝苗米、甜玉米、花卉、特色水产等特色产业,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XX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三是着力推动“都市农业”经济。加大农业企业、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力度。鼓励和支持神农兰香谷、劲家庄、源茵、健生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都市农业”经济圈。
(四)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一是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按照“市区一体”发展理念,持续巩固提升汝湖、横沥2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高效完成水口街道“东江湾畔·三产融合”示范带,推动马安镇“都市田园”示范带建设,高效完成水口街道水口圩和马安镇马安圩等2个示范圩镇建设。二是持续推动乡村环境提升。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推进36个整村“厕所革命”,完成83.66公里支路建设等任务,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有实效。三是稳步提升公共基础服务水平。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加快补齐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让农村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过上和城市一样的现代品质生活。
(五)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是发挥D建引领的作用。打好基层D建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深化“党群连心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继续实施“百村齐进”工程,推动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10万元+”。二是做好省级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的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和“清单制”,将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清单化”“流程化”“公开化”。三是营造良好的乡风民风。运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村民生活。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持续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加快化解各类土地历史矛盾,扎实推进档案修正、整理、验收等工作;
妥善理顺项目合同补签、档案入馆、项目资金支付等手续。提高农村“三资”管理水平;
持续推动2021-2022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工作,确保项目尽快落地见效,产生经济效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XX市XX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23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