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发言标题6篇
文化振兴发言标题6篇
文化振兴发言标题篇1
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全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提振群众精气神、培育农村好风尚、凝聚社会正能量,现就2022年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补齐缺项、提质增效”的原则,立足农村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铸魂、守根、塑形”行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铸魂”行动
1.强化政策理论宣传普及。采取编印农民实用口袋书、编写地方小曲、微信微博抖音推送、领导干部讲党课以及云课堂、大喇叭、小板凳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巾帼、青年、百姓以及先进模范宣讲团常态化开展“炕头院落宣讲”“田间地头宣讲”“文艺宣讲”等理论宣传宣讲活动。在村镇楼栋廊道、院场等适宜位置打造“学习走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随处可见、盈耳入脑。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热词主题宣传街(墙)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场所,推广普及红白理事服务礼堂,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组织村民集中举办婚丧宴席,倡导简办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两约四会”和“孝善基金”“道德信贷”“道德银行”等乡村德治平台作用,破除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邻里互帮互助道德评议、民事直说、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活动,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规范行为,远离封建迷信、算命赌博等恶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动科普街、科普宣传栏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反对邪教迷信、健康生活、安全常识、应急避险、种植养殖技术等知识。
3.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以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促进乡村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以“德润、德治”为目标,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评选表彰,打造“德者传理”“德者聚力”“德者诚信”“德者荣耀”“德者有得”“德者积分”等“×德者”特色文明活动品牌链,叫响荣誉、弘扬正气,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推动“分餐夹走进千万餐桌”向农村延伸,培育良好就餐新风尚。扎实推进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以传说、故事、歌谣、说唱、小戏、谚语、俗语等文艺方式生动活泼宣传阐释主流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发挥好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组建成立组织灵活、便捷高效、精准精致、常态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关爱老人儿童、文明交通劝导、村庄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辐射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施“巾帼助力乡风文明”行动,推进“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带动妇女参与农村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家风、民风、社风全面提升。组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面向农村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推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二)深入实施“守根”行动
1.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争取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风貌提升、文物本体修缮、展示展览、研学体验等项目,以项目带动文保单位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村一级差异化建设乡村记忆馆,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作。做好传统村落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村落申报为省级传统村落,纳入国家保护名录。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农房修缮加固、村容村貌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相结合,改变农村破旧面貌。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普查摸底,持续公布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做好挂牌、测绘、建档、修缮等相关工作。
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深入开展非遗资源调查,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落实非遗传承人补助政策,支持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支持各村建设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着力提升展陈水平,培育非遗旅游线路。促进手工地毯、手工制醋等传统工艺项目提高传承技艺,实现生产性转化,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端午节、中秋、“四月八”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永昌曲子、金川小戏等曲艺类项目传习展示活动和民俗文化展演体验活动。
3.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普及融合。推进“互联网+传统文化”“互联网+文物”“互联网+非遗”等工作,创作、征集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微视频、H5、动画等融媒体产品,发挥属地网络传播矩阵联动作用,在新闻网站、客户端、政务微博、抖音平台开设特色品牌专题专栏、话题,集纳推送权威新闻稿件和网络文化精品。积极与新华网交流联系,遴选高质量的作品,通过新华网客户端推广宣传。常态化开展非遗进乡村进校园活动,组织举办“金博快车”等特色展示进农村活动,打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深入实施“塑形”行动
1.织密乡村文化服务网络。谋划实施舞台修缮、活动室改造提升等项目,巩固提升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坚持为农村配备乐器、服装、音响等设施设备,增加“农家书屋”儿童课外读物,补齐农村服务设备短板。培育发展乡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训练点、乡村健身站点、农村晨晚练点,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推广“文化×”“百草园”APP使用,让乡村群众能够便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加强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服务能力,提高乡村广播电视节目收视质量。
2.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产品。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送文艺、戏曲、电影、春联、书画以及绘制新农村文化墙等文化惠民、文艺润心活动。支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乡村“村晚”“我们的节日”“农民丰收节”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体育特色村”创建,推动体育协会向乡村延伸,开展体育服务“下基层·送健康”活动,促进体育“进乡镇、进村落、进庭院”。全面推进“书香×”建设,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人队伍,深入农村开展阅读辅导。广泛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组织青年、妇女、学生、文化体育人才等,深入农村开展心理关爱、辅导培训、体育健身等各类活动,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素养。
3.加强乡村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实施“乡村振兴记录”行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和媒体,深入农村用笔触和镜头讲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扶贫扶志、家教家风、长城长征等主要主题,评审扶持一批宣传文化精品创作项目,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将“梨花诗会”“芍药散文节”办到田间地头,多形式、全方位展示近年来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突出成果,带动吸引农村文艺爱好者开展文艺创作。在“金星奖”评奖中,侧重扶持县级及以下艺术团体创作演出本地农民喜爱的文艺作品。
4.壮大乡村特色旅游经济。巩固提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带动示范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宿、采摘、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加快推进以南坝“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镇×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质增效为代表的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以红西路军战斗遗址和骊靬古城、御山峡圣容寺、云庄寺、车辘沟石林、×花田小镇、文昌园、大漠营盘等景区景点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以火星1号基地为依托,打造×镇×野狐湾乡村旅游服务基地。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策划推出历史文化、生态观光、户外徒步、康养休闲、采摘体验、冰雪运动、科普研学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举办ד四月八”民俗文化节、“火星生活周”、ד吃头节”等品牌节事活动,通过活动引爆人次,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打卡地,拉动市场消费,壮大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经济。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细化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要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推进各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采取“双月调度、月报进度”办法,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二)完善保障机制。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切实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健全乡村文化场馆、设施的管理、更新及维修等工作机制,确保场馆设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细化具体的扶持和奖补政策,对工作推进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单位和形成的品牌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扶持。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搭建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大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新创造、新实践、新成效,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舆论氛围。
文化振兴发言标题篇2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习近平主席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文化振兴发言标题篇3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文化振兴发言标题篇4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好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硬、文化水平高”的村干部队伍,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组织保证,也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奋斗目标的强基之本,富民之路。
对此,以马龙区为例,围绕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农业强不强,全凭“领头羊”,农村美不美,重点靠治理,农民富不富,关键要看“村干部”,调研发现,当前村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自觉性不强,自我要求不严。全区村“两委”班子中,55岁以上的占16%,初中以下的占40.2%,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低学历问题较为突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赶不上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和步伐。大多数村干部习惯于凭经验办事,遇到问题才翻资料、请教别人,很少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新政策、新理论。一些村干部对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还不清楚,在乡村治理中缺乏依法治理理念,工作方式方法粗糙简单,自我要求不严。
2.工作主动性不强,疲于日常应付。有些村干部习惯于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什么事情急就先干什么事,一拨一转、不拨不转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工作疲于应付,只追求表面成绩,缺乏实干担当的精神。对上级安排的工作,有资金、有项目的跑的紧,落实得快,需要花钱的工作一推再脱。比如:有些村干部在环境卫生治理中,有项目就跟着领导前追后撵,没项目的,村上卫生真真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工作主动性不强。
3.统筹抓落实不强,注重眼前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近两年来,大多数村干部把全部精力集中投入到脱贫攻坚和环保等重点工作,目光仅仅停留在眼前工作,在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统筹抓落实力度不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性思维和系统性规划不到位。
4.廉洁自律性不强,利益导向严重。一些村干部对党纪党规敬畏意识不强,心存侥幸心理,一些村干部对党纪党规缺乏认知学习,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违反任何纪律要求,心存杂念,到处伸手,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低保、危房改造等惠民补助资金发放过程中,将党员身份和党的纪律要求抛弃脑后,面不改色,大肆敛财,把群众利益作为谋取自己利益的有效武器,不但违反了党纪党规,而且严重影响了本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
5.激励机制不完善,工作干劲不足。大多数村干部是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主要承担者,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村工作重心下移,村干部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加上现在对村干部的管理要求跟机关干部同标准,村干部对家庭经营、孩子教育等基本无暇顾及,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开销严重受到制约。另外,根据目前现有的政策体制,年龄大一点的村干部前途一眼就能望穿,觉得只要不违反纪律,干好干坏都一样,工作信心大幅下降,缺乏有效的鼓励激励机制。
6.政策保障性不强,用人资源缺乏。近年来,国家虽然也出台了鼓励村干部报考公务员的政策,但由于年纪和学历限制,真正能拥有报考资格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长时间忙于村里的日常事务,自身充电和学习的时间不多,在考试中优势不明显。即使有幸被选拔到公务员序列,也是寥寥无几。村里一些优秀青年、高等院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开展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待遇保障,现有的村干部工资待遇,在外务工人员不到半年时间就能实现相应收入,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优秀人才资源基本上全部流失在外,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有的“鱼跃龙门”留在大都市、有的身强体壮进城务工、有的头脑灵活当上了老板,村级干部面临着能人不愿干、常人干不了的尴尬局面,用人资源极度缺乏。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治理能力。乡村振兴,思想引领是关键。依托现有的学校资源,建立农民党校,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每月利用2-3天时间,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农民党校开展学习培训,结合菜单式培训,邀请省市党校知名教师或行业专家到农民党校进行授课,将现任村干部文化水平达到大专以上,电脑技术操作、政策理论掌握基本要达到适应当前工作环境的水平。同时,将农民党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范围,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导,定期通报,确保村干部能力提升学习培训不打折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村干部依法治理的水平和工作能力。
2.落实主体责任,增强工作积极性。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责任分工明确,乡村振兴才能循序渐进,农村工作头绪多,事复杂,建设一个好支部,把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到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县区党委应认真对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及时制定出符合本县区实际情况、操作方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安排意见,制定各类助推乡村振兴的帮扶政策,落实区级各行业部门主体责任,把乡村振兴战略每一项工作严格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做到部门、乡镇(街道)、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责任分工明确,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顺利推进。
3.用活“三项”机制,强化担当作为。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乡村振兴路上的催化剂、实干家。县区组织部门应及时制定和出台关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落实“三项机制”的安排意见,建立乡村振兴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完善量化考核办法,将村干部与县区部门、乡镇(街道)干部分类考核,真正把扎扎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好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把不干事、天天混日子、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及时清除村干部序列,在推动工作落实的同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4.注重分类指导,推进齐头并进。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县区要及时组织各行业部门,配合基层乡镇(街道)党(工)委,指导村“两委”班子,围绕顺应农民新期盼,立足本村“三农”实际情况,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帮助健全完善全域化乡村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各行业部门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夯实产业基础,强化人才支撑,厚植文化力量,注重生态宜居,发挥组织引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齐头并进,帮助村干部做好村民致富的领路人、管好村务的当家人。
5.加大执纪问责,打造干净队伍。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充分发挥各级纪检部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责,建立更加完善的村干部监督工作机制,促进村干部紧盯纪律红线,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感,努力建设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6.创新激励机制,提振干部信心。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建立由“基本工资+任期补贴+绩效奖金+养老保险”的报酬体系。积极推选对政治素质好、乡村振兴实施工作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干部,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增强村干部政治荣誉感、使命感。鼓励支持本村年轻人到村发展,吸引在外青年农民、大学生返乡创业,把他们中的优秀人员及时吸纳入党,建强村级带头人的后备力量,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7.优化待遇保障,筑牢战斗堡垒。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面向乡村振兴中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中增加招考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比例,适当放宽招考年龄要求,建立村干部参加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县级以上受表彰加分机制,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选拔到乡镇副科级领导班子成员。
文化振兴发言标题篇5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整理了振兴乡村文化心得体会范文3篇,欢迎查阅。
文化振兴发言标题篇6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提振群众精气神、培育农村好风尚、凝聚社会正能量,现就2022年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补齐缺项、提质增效”的原则,立足农村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铸魂、守根、塑形”行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铸魂”行动
1.强化政策理论宣传普及。采取编印农民实用口袋书、编写地方小曲、微信微博抖音推送、领导干部讲党课以及云课堂、大喇叭、小板凳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巾帼、青年、百姓以及先进模范宣讲团常态化开展“炕头院落宣讲”“田间地头宣讲”“文艺宣讲”等理论宣传宣讲活动。在村镇楼栋廊道、院场等适宜位置打造“学习走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随处可见、盈耳入脑。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热词主题宣传街(墙)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场所,推广普及红白理事服务礼堂,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组织村民集中举办婚丧宴席,倡导简办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两约四会”和“孝善基金”“道德信贷”“道德银行”等乡村德治平台作用,破除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邻里互帮互助道德评议、民事直说、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活动,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规范行为,远离封建迷信、算命赌博等恶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动科普街、科普宣传栏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反对邪教迷信、健康生活、安全常识、应急避险、种植养殖技术等知识。
3.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以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促进乡村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以“德润、德治”为目标,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评选表彰,打造“德者传理”“德者聚力”“德者诚信”“德者荣耀”“德者有得”“德者积分”等“×德者”特色文明活动品牌链,叫响荣誉、弘扬正气,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推动“分餐夹走进千万餐桌”向农村延伸,培育良好就餐新风尚。扎实推进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以传说、故事、歌谣、说唱、小戏、谚语、俗语等文艺方式生动活泼宣传阐释主流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发挥好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组建成立组织灵活、便捷高效、精准精致、常态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关爱老人儿童、文明交通劝导、村庄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辐射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施“巾帼助力乡风文明”行动,推进“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带动妇女参与农村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家风、民风、社风全面提升。组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面向农村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推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二)深入实施“守根”行动
1.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争取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风貌提升、文物本体修缮、展示展览、研学体验等项目,以项目带动文保单位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村一级差异化建设乡村记忆馆,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作。做好传统村落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村落申报为省级传统村落,纳入国家保护名录。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农房修缮加固、村容村貌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相结合,改变农村破旧面貌。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普查摸底,持续公布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做好挂牌、测绘、建档、修缮等相关工作。
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深入开展非遗资源调查,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落实非遗传承人补助政策,支持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支持各村建设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着力提升展陈水平,培育非遗旅游线路。促进手工地毯、手工制醋等传统工艺项目提高传承技艺,实现生产性转化,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端午节、中秋、“四月八”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永昌曲子、金川小戏等曲艺类项目传习展示活动和民俗文化展演体验活动。
3.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普及融合。推进“互联网+传统文化”“互联网+文物”“互联网+非遗”等工作,创作、征集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微视频、H5、动画等融媒体产品,发挥属地网络传播矩阵联动作用,在新闻网站、客户端、政务微博、抖音平台开设特色品牌专题专栏、话题,集纳推送权威新闻稿件和网络文化精品。积极与新华网交流联系,遴选高质量的作品,通过新华网客户端推广宣传。常态化开展非遗进乡村进校园活动,组织举办“金博快车”等特色展示进农村活动,打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深入实施“塑形”行动
1.织密乡村文化服务网络。谋划实施舞台修缮、活动室改造提升等项目,巩固提升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坚持为农村配备乐器、服装、音响等设施设备,增加“农家书屋”儿童课外读物,补齐农村服务设备短板。培育发展乡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训练点、乡村健身站点、农村晨晚练点,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推广“文化×”“百草园”APP使用,让乡村群众能够便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加强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服务能力,提高乡村广播电视节目收视质量。
2.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产品。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送文艺、戏曲、电影、春联、书画以及绘制新农村文化墙等文化惠民、文艺润心活动。支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乡村“村晚”“我们的节日”“农民丰收节”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体育特色村”创建,推动体育协会向乡村延伸,开展体育服务“下基层·送健康”活动,促进体育“进乡镇、进村落、进庭院”。全面推进“书香×”建设,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人队伍,深入农村开展阅读辅导。广泛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组织青年、妇女、学生、文化体育人才等,深入农村开展心理关爱、辅导培训、体育健身等各类活动,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素养。
3.加强乡村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实施“乡村振兴记录”行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和媒体,深入农村用笔触和镜头讲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扶贫扶志、家教家风、长城长征等主要主题,评审扶持一批宣传文化精品创作项目,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将“梨花诗会”“芍药散文节”办到田间地头,多形式、全方位展示近年来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突出成果,带动吸引农村文艺爱好者开展文艺创作。在“金星奖”评奖中,侧重扶持县级及以下艺术团体创作演出本地农民喜爱的文艺作品。
4.壮大乡村特色旅游经济。巩固提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带动示范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宿、采摘、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加快推进以南坝“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镇×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质增效为代表的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以红西路军战斗遗址和骊靬古城、御山峡圣容寺、云庄寺、车辘沟石林、×花田小镇、文昌园、大漠营盘等景区景点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以火星1号基地为依托,打造×镇×野狐湾乡村旅游服务基地。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策划推出历史文化、生态观光、户外徒步、康养休闲、采摘体验、冰雪运动、科普研学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举办ד四月八”民俗文化节、“火星生活周”、ד吃头节”等品牌节事活动,通过活动引爆人次,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打卡地,拉动市场消费,壮大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经济。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细化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要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推进各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采取“双月调度、月报进度”办法,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二)完善保障机制。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切实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健全乡村文化场馆、设施的管理、更新及维修等工作机制,确保场馆设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细化具体的扶持和奖补政策,对工作推进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单位和形成的品牌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扶持。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搭建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大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新创造、新实践、新成效,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舆论氛围。
推荐访问:振兴 发言 标题 文化振兴的标题 文化振兴发言稿 关于文化发展的标题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发言稿 文化振兴的句子 文化振兴标语口号 弘扬文化的标题 文化振兴的宣传标语 文化振兴口号 文化振兴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