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儿童一百种语言读后感3篇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1 作为一个新老师,在我刚翻开《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很深奥,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体会不出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儿童一百种语言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1
作为一个新老师,在我刚翻开《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很深奥,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体会不出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如: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强调“互动关系”和“合作参与”。在了解了瑞吉欧的一些教育理念后我重新打开这本书,静下心来开始细读。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瑞吉欧理论的背景与起点、瑞吉欧·艾蜜莉亚的"教育工作者对课程的描述、对理论与实务交互作用的反思。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提到:“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作为一个新老师,我有欢喜也有忧愁,欢喜的是我能够时时刻刻欣赏幼儿的奇思妙想以及幼儿身上最纯真的美;担忧的是一不小心又会打碎某个孩子的梦想。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后,我知道了要做一个优秀的幼儿老师就应该转变教育观念、认清自己的专业教育角色。不仅在幼儿的认知、社会、情绪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启迪,还要成为幼儿的心灵伙伴,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幼儿,走进她们的心里世界。生活中尽量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发现,去探索。
此外,我认为最让我获益的是第二十四章结论:最后的反思中作者条列出来的指导原则和建议。其中,包括项目活动的开始与维持、呈现的策略、团队动力、教与学的策略。相信有了这些指导原则和建议,对我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工作中我也会借鉴这些原则和建议,帮助自己成长。
我是一名新老师,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这需要我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累积经验。今后,我也会珍惜幼儿的“一百种语言”,努力挖掘幼儿的各种潜力,尊重每一位幼儿,实行适合幼儿的教育,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幼儿教师。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3篇(扩展1)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10篇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1
读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我觉得:尊重儿童的一切;尊重孩子的想法,接受孩子的个人差异,感激孩子、老师、父母和社区的任何小贡献。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指孩子们可以用一百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态度,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果课堂文化允许的话,可以用一百种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态度。
从瑞吉欧教师的角度来说,瑞吉欧教师解读为启发者。教师并不预先设定孩子能力上的限制。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有特殊的能力。老师鼓励孩子们用他们的信念来反驳、假设并加以实验。
更重要的是,瑞吉欧老师有着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他们经常与学校里的其他老师、行*助职员和美术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和会谈。
他们经常使用照片和视频来讨论某一个画面,并要求教师表达他们的观点和反思他们的教学实践。
在读完《儿童一百种语言》之后,我也有了其他的感受,那就是: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瑞吉欧的儿童教育体系中也不例外。但瑞吉欧的老师扮演了一个不同的角色。
教师在这里不是权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传授者、辅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语言和文化,而是具体的执行者,孩子的兴趣、需要、经验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老师的角色是多样的:倾听孩子的声音,观察孩子,更是一个同伴和向导。回顾我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学习关于孩子和观察孩子,但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进入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与孩子零接触。
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单一的模式不适用,需要不断的演变和进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反思我们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应用。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后,我的感受远不止这些。有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2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让我知道,“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更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因此,要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度。这里的教师不是权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传授者,辅导与观察的角度,孩子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语言文化传递,而是具体执行者,孩子的兴趣、需要、经验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这里的教师的角度是多样化的: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我的感受远不只这些,有些并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最后我想把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和大家共享:“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老师、家长以及社区的任何微小贡献。“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更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3
读马拉古兹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时,有许多的语句触动着我的心弦,启迪着我的思考和认识。下面请允许我和你分享《儿童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心灵鸡汤:
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着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闪光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充满温情的陪伴;发自内心的赞美,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二、倾听孩子,信任孩子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五彩斑斓,天马行空。如果我们愿意驻足倾听孩子的想法,你会发现每个孩子几乎都是天生的哲学家、科学家、诗人……但因为有许多的原因我们对于孩子的发现、孩子的惊奇、甚至是孩子的语言都没有很好地去倾听和感受,更别提去信任孩子。在很多人的心理总给孩子画好框框,孩子你在框框里是安全的,而外面有许多的危险你千万不要出去。在这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的表达及孩子们的探索创造。
三、和孩子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
爱在左,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这是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我觉得也可以用在这里,用在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滴时光里。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并不是帮助孩子去规划未来成长的线轨迹。而是和孩子一起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瑰丽多彩,一起去感受成长沿路上的鸟语花香,和孩子一起庆祝或者在孩子伤心哭泣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儿童一百种语言》不仅触动着我们的心弦,更为重要的是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儿童观,让我了解应该怎么样更好的陪孩子一起走完着快乐的成长道路。
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
孩子们都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他们迫切的想知道为什么会下雨,雨是从哪里来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此时我们说教,大部分孩子们肯定听不明白;如果此时我们不耐烦的打断孩子的疑问,那么下次孩子可能就不会再提问了;如果此时我们敷衍孩子说你们长大后就会知道,那么孩子可能就会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像面对小班孩子的问题,通常我都会用故事、视频等比较直观易懂的方式予以解答,让他们形成一个概念。面对小班孩子,我们更需要多一点耐心和教学的智慧。对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新的知识,新的方法不断的在涌现出来。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停的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让自己更懂孩子,让自己更新教学理念。
其次在班级中让孩子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那么在班级博物馆成立之初我们就倾听孩子们对于班级博物馆的想法,了解孩子们对于博物馆的认识。老师不进行预设,而是跟着孩子的思路去完成班级博物馆的建设。这样做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了解了班级博物馆,最终师生共建的班级博物馆才能正真服务于班级里的幼儿。
最后努力让每个孩子心中都开出幸福、智慧、自信的花朵。
信任每个孩子,教师不必事必躬亲。教师不需要告诉孩子们这是磁铁,可以吸住铁的物品。而是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照顾着祖国最美丽的花朵。可是在这里我想说,我们只是静待花开的人,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静静的等待每朵小花开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4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对教育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被这本书中的观点折服,结合书中的观点,我对我的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看法。当第一次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时,前面专业的描述还是有些晦涩难懂的,这种感觉有点像大学时期上专业课。可想而知,本书的作者是以为很有学识,教育专业人才了。当我读后面研究案例时,感觉简单明了,受益匪浅。不仅如此,它还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家长、老师以及社区的任何小贡献。就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教育体制的缺陷;其次,要尊重学生,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教室职业道德中提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生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老师最好的角色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我们经常变成压迫学生学习的人,这与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依然随处可见;课堂后,大小补习班使孩子没有时间休息;经常听学生抱怨“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觉。”可是又有哪位家长认真感受过这句话后面的悲哀。
当前的背景下生活在充满新的需求、新的社会环境之中,孩子过早地被卷入*生活,经常变成一个过度情感投资的对象,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儿童需要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友谊。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5
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用他们的语言去和儿童交流,不要站在*的思维角度,用一把尺子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孩子,只会扼杀孩子的天赋,阻断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影响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严重地说,这样会误了他们的一生。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是幼儿教师的必读书,也是我们的必修课,它阐释了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经典著作,理论艰深,逻辑性强,需要我们静心地去研读,才能深刻的去认知和体会其中的观点。初读该书时,我觉得其中有些地方晦涩难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地,当我将自己以幼儿教师的身份全然融入时,结合自己*日工作实践和心得体会,我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我的正确行为得到了佐证,同时也扭转一些错误思想的苗头。
该书提到,在传统幼儿理念中,总喜欢用定式的东西,去形容和评判孩子。谁循规蹈矩就是表现好?谁的数学多考了一分?谁的单词都写得出来?而他们身上隐藏的其他闪光点,却被人无情的忽视和遗忘了。或许在他们中间,有未来的运动员,有未来的科学家,有未来的美术大师,现在却仅仅只剩下可能了。瑞吉欧教育体系把文字、动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只有读懂孩子的这“一百种语言”,才能真切走进他们的世界。
我们是孩童的朋友,是他们心灵的倾听者,是他们思想的交流者,同时也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陪伴者。幼儿信赖我们,不用将信赖作为高高在上的砝码,而要低下身子,沉下姿态,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以前教过一个孩子,我们*的眼光来看,她并不优秀,甚至说,她有时候的表现是糟糕的。读书笔记[]她调皮爱闹,甚至将好东西占为己有,也鲜有小伙伴喜欢和她玩,可能因为小姑娘在家娇宠惯了,缺乏分享意识。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她对颜色非常敏感,于是我有意识地锻炼她的画画能力,于是有了惊奇的发现,她确实是一个画画小能手。为她举办一个小小的画展,小伙伴都来欣赏她的画作,她因此树立了自信心,收获了成就感,我趁热打铁对她说,你看,小伙伴都来欣赏你的作品,你是不是也应该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
遵循守时,静待花期。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我们作为灌溉者和孕育者,只要用一颗饱满的爱心和充分的耐心去等待,去见证那一个幸福的时刻。“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开掘他们的潜能和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成为一名聆听“一百种语言”的用心人。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6
很庆幸,加入了学前教育行业,成为了一名幼儿园教师,也正因为如此,对孩子的一切都很好奇。解读孩子的语言、行为、心理,是每个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必备的。今年寒假,我就阅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探索未知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我们都曾经拥有。可是,就像丢失的宝贝一样,再也无处寻觅。在我的梦中,曾出现过儿时欢乐的点点滴滴,就像美丽的碎片,怎么也拼凑不了一幅完整的图画。我试图去了解孩子,就像追寻我的梦想。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幼儿教育,让我感受到: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老师、家长以及社区的任何微小贡献。“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更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
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如今,我选择了幼教事业,我就像捧着一个漂亮的花瓶,有欢喜又有担忧。欢喜的是我能时时刻刻欣赏到美丽,担忧的是一旦我的不小心,会打碎某个孩子的梦想。我怕我在孩子的万花筒里迷失了方向。“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
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震撼,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醒悟,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灵感!我想我会尽量去解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让我的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7
这是一本整合了幼儿教育方式各方学派的教育模式的书,形成了著名的瑞吉欧幼儿教育模式。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有哪些呢?为什么说儿童会有一百种语言呢?作为教育者,又该如何听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呢?带着诸上疑惑,我展开了对这本书的探索。通过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了解,我发现其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给予儿童自由的教育。
自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体现在孩子对事物的表达方式是自由的。书的前言,瑞吉欧教育模式的创始人马拉古兹在《不,一百种是那里》这首诗中提到: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孩子可以通过绘画、手工、游戏来表达自己,虽然大人在语言表达上也许更流畅和清晰,但其丰富性是比不上孩子的。书中,,老师也没有要求孩子只能用一种方式表达事物。因此,孩子的表达是自由的,是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二是孩子对事物探索的时间是自由的。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没有明确规定活动的时间长短,所有活动都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热情高度决定活动时间,有的活动可能持续一 天,有的活动可能持续一周,有的活动可能持续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之久。假如孩子的活动被暂时中断,等到他们的兴趣回来后,这项活动会继续开展下去。这样保证了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专心投入某件事时不会被随意干扰,他们在一项活动上得到的经验和对智力的挖掘是充分的,可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探索。三是孩子活动内容的选择是自由的。瑞吉欧教育模式中,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经验来确定教学内容,学的东西都是孩子想学的,这便充分调动了其学习兴趣。孩子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按照自己成长节奏走。这一方面遵循了儿童成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和自由。四是孩子的言行举止是自由的。不像所谓的“乖孩子”一样,只懂得机械地服从和执行。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孩子明确地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这样做是因为什么,遵守和服从是基于内心的规则感而不是外界的压迫和权威。这有点像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给予儿童充分的、不束缚其天性的教育。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热议话题,给孩子自由到底是对是错。大多数人反对给孩子自由,认为严格不一定培养出孩子,但不严格一定不会培养好孩子。很多评论各执己见,都是认为所谓的自由教育是溺爱是纵容是有害的,但我觉得这些评论是陷入极端的。自由本身并没有错,瑞吉欧教育体系下的孩子拥有的自由不是过度和过分的,是与规则并行的,孩子们言论行为思想自由,但在他们心中,始终有规则被奉行。所以,如果你认为自由有错,错的是你执行的方式以及理解的歪曲,自由从来不是放纵和不管不问,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引导方式,这种方式不会打扰儿童正常的心理诉求,而又让他们时刻不觉得自己遭受束缚的痛苦而健康成长。
书中还有许多成就孩子自由的有利措施。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念。瑞吉欧教育体系中,以“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独特的生命价值和无限的发展潜能,都能够在合适的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潜力”为儿童观,真正做到了教师只是一个合作者、支持者与引导者,做到了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愿意放手,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孩子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在这种儿童观与教师观的引领下,孩子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其次是社区、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合作。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巨大,自古以来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说,也有“孟母三迁”的典范。生活在一个紧张、压抑以及不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也会变得紧张、压抑,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而生活在一个和谐、开明的环境中,孩子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自信与乐观。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就营造了这样的一 种环境,而且这种环境不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完成的,而是与社区、家庭一同建立的。社区与家庭都乐意参与到幼儿园的工作并认为这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得到了完整的爱,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瑞吉欧教育体系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呢?一是把时间还给孩子,给孩子自由。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致力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重视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我们应该从瑞吉欧教育体系中体会到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是所有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的前提,教师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自主探索活动,教育内容也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制定,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其一起编织儿童活动方案。而是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应该更加灵活。孩子入园后,做什么都被安排地满满当当,且都是在老师的指挥下看似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这种教育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活动。在这种条件下,孩子不得已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慢慢地就变成了唯老师是从的“机械人”了,失去了孩子的本真,失去了孩子应有的活力。三是应更重视主题教学。现在我们进行的还是分科教学,这样难免会使知识割裂开来,而知识的整合会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以上想法有很多教育智者早已提出,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的确要顾及考试的因素,这些好的教育理念究竟应怎样与实际教学融合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8
一口气读了很多遍马拉古奇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每读一遍,就心碎一次:可惜,孩子的一百种语言被偷走了九十九种;可悲,*们告诉孩子工作与游戏、现实与幻想、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都是水火不容的。在科技进步、社会文明的今天,有多少*还会关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每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便用响亮的哭声告诉人们:我来到这个世界了!可是似乎也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为这个幼小的生命安排好了一生要所要走的道路!这条所谓的人生道路,没有欢乐、没有理解、没有梦想,亦或说这条道路只是孩子父母的“未完成”。*们迫切的希望儿童成才,一味的灌溉——早教、兴趣班、补课。其实这些“小苗苗”早已被压垮。无声的呐喊,奋力的反抗,得来的却都是否定。但殊不知,这些“小苗”只要有自然的阳光雨露就能茁壮成长,长成树木,长成树人。
细细品来,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向人们表明,儿童有着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对世界认识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尊重这些有着不同差异的儿童,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的倾听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即理解孩子的一百种表达自己的行为方式。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可笑:儿童也会有烦恼吗?当然会有!所以我们教师首先需要去理解儿童,明白儿童的需求,并通过对事情成因的了解,深入儿童的内心,针对性的解除他们的烦恼和困惑。但是说来惭愧,我们大班有40名孩子,我觉得虽然自己很努力的去理解去倾听孩子,但是能够进行理解和反馈的基本上是班上老师眼中“优秀”和“调皮”的孩子,而忽视了所谓“没有个性”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特殊性,每个孩子的发展不尽相同。我们引导、我们教育儿童,不是生产商品,按下按钮,齐刷刷的统一规格,那为何还要重蹈覆辙?要知道“揠苗助长”是不会有好的长势的。事实上我们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生长特点,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儿童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我们还要大声的告诉孩子:一百种真实存在!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9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观察是教育的第一步,而倾听则是观察的第一步。倾听是教育的前提, 是教师与儿童心灵沟通的桥梁,因此教育又被称为倾听着的教育。教师常常听到儿童的声音,但他们仅仅听到的是声音, 并没有深入理解儿童话语的含义,这是听不是倾听。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 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这是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创始人—罗里斯马拉古齐的经典教育理念。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罗里斯马拉古齐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坏境设计的原则”, 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瑞吉欧教育体系因其卓越的幼儿教育熠熠生辉,成为全世界教育家的灵感来源。瑞吉欧教育体系鼓励儿童通过各种可“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我。开始一次探索儿童、发现儿童、教育儿童以及向儿童学习的奇妙之旅。
一、幼儿的心理特征概论
儿童想象的发生于于两岁左右时, 想象在幼儿期显得非常活跃。2-3 岁是想象发展的最初阶段,也就是说,2-3岁儿童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但在这个最初阶段中,儿童的想象过程是完全没有目的的,进行缓慢的,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内容也是简单贫乏的,它是依靠感知的动作,并且想象在这一阶段是依赖于*的语言提示。儿童到 5-6 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想象的内容已经很丰富、有情节,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程度增加,想象形象力求符合逻辑。幼儿期(三至六七岁)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儿的末期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的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等发面。 我们从上面可知儿童他是有自己的思维的,他们可以去探索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不应该去强加给他们,让他们只听不说,剥夺了他们去思考的权利。儿童总是不停的做各种动作,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好动的特征本身, 使儿童交易形成勤快、 好劳动的良好性格倾向。儿童喜欢跑跑跳跳,走来走去,搬动东西,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在*指导下做事他感到自豪。但是如果*对儿童自己做 事的限制和干涉过多, 或经常包办代替, 则在幼儿期可能形成懒惰的性格倾向。儿童的好奇心很强,他们什么都要看看、摸摸,许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儿童渴望试试自己的力量,实验去做大人所做的事情。
二、营造环境,让孩子想说。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幼儿“说”的能力的前提。因此,必须重视一日活动中幼儿每时每刻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给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轻松的氛围,让幼儿在表达时感觉没有压力。自信、大胆地表达。 小班幼儿的内部语言发展刚开始,他们总是喜欢边想边说边做,产生自言自语的现象。在动手操作时表现尤为突出,往往一面操作,一面嘀咕,用语言来辅助自己的动作。如:用雪花片搭了一朵朵花后,会自言自语地说:小蜜蜂、小蝴蝶,红花开、白花开。这时,我会表现出很在意他说的话的样子,表扬他搭得好,说得也好,接着,我会自然地说:春天来了,红花开了、白花开了小蜜蜂飞来了、小蝴蝶也飞来了……并让他讲给其他小朋友听。此时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赞赏,成功感会油然而生。因此,当我离开时,他还在津津乐道地讲述给同伴听,一句长长的话轻而易举地表述出来了。小班幼儿好模仿,又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会有许多的小朋友也会模仿着讲给我听,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极有好处。在幼儿的动手操作中,会常常碰到这样的场景,经常做到细细地倾听,认真地引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
三、巧妙纠正,让孩子愿说。
随着孩子的交往能力的逐渐增强,他们想表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又常常无法表达清楚,这时要耐心地听孩子的表达,边听还要边根据幼儿的动作、表情、场景,猜测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及时地插上几句。比如:带孩子们去散步,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就说“蝴蝶”。这时,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帮幼儿把话补充完整,“美丽的`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并让幼儿也学说一遍。这样就既顺着幼儿原来的意思,又做到了巧妙引导、纠正,帮助幼儿放松情绪。如此举一反三,细心倾听幼儿的表达,及时帮助幼儿将一些零碎的语句组合起来,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述。对一些发音暂时有困难的幼儿,鼓励他们,亲近他们,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如:王杰常把所有带g的发音都发成d,以致于把“公公发成东东,把哥哥发成得得”每当小朋友笑话他时,我都提醒大家:王杰是肯定能说的,我们要相信他。偶尔有一次晨间谈话时,他说,昨天,姑姑带我去苏州了。他竟把“姑”发得很准。我马上让他把“姑姑”两字重复了几遍,又试着让他发其他带g的字,竟然都正确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我带着大家为王杰鼓掌,看着王杰脸上露出的喜悦。我想,是信任和鼓励给王杰带来了自信和成功。象明明一样在发音、表达上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寻找合适的场合,让他们没有负担地说,让他们愿说。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说得更好。
四、*和用心的倾听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视,放低姿态和孩子*等,感受另一番新天地。蹲下来,和孩子*视,走进孩子的世界,这不仅是身体距离上的靠近,更是心理上的亲近。"亲其师,信其道",唯有心理距离相接近,我们才能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脸、清澈透明的眼眸,听到孩子银铃般的话语,感受扑面而来的童真、童趣和童心。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眼前的世界,才能真正看懂孩子的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 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有许多事情,用我们*的眼光来看,怎么也理解不了,这就需 要做教师的有变换角色的意识,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和自己一起玩乐、一起成长。当与孩子站到一边,与孩子处于同样的高度、采取同样的视角,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眼里那至真、至善、至美的没有任何杂质的风景, 我们会感受孩子的感受,喜孩子所喜,悲孩子所悲爱孩子所 爱,恨孩子所恨,好奇孩子的好奇,我们就和孩子走到了一起,成为孩子*等自然的同伴、相处融洽的朋友,才可以说是走进了孩子的世界。 "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 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 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 有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有一百个世界,去发明; 有一百个世界,去梦想"每当我想起或念到这首诗的时 候,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动,因为它诠释了幼儿教育的真谛, 孩子正在成长,正在生长发育,不可限量。蒙台梭利也曾说 过:儿童是小小的"探索者",是"上帝的密探"。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在自己 好奇心的驱动下,动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和力量,以自己生命 的热情,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世界。孩子的 智慧就在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姿势之中,她 们每时每刻都在用她们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递各种信息,诉 说他们的需求,表达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理解和态度,并在这个过程中把他们的智慧传达给我们。倾听作为教育的手段,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在促进 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和实现主体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 师的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能让孩子更愿意说; 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今天天气怎么样?”当我首次在炎炎夏日的某天提出问题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用同一个答案回答我。“很好,今天的天气很好。”正当我准备表扬他们时,一个声音却在此时大声地冒出来:“今天天气不好!”回头一看,是最让我头疼的李奎。教室里一片哗然,不少孩子都开始嘲笑李奎的回答。 我望了望窗外炙热的阳光,第一反应就是他又开始调皮捣
蛋了,故意和老师唱反调。然而,另一个声音却对我说,先别急着否定,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他们会用一百种语言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听一听吧! 于是,我将责怪的话语暂时压了压,十分不解地问:“为什么今天天气不好?” “因为天气太热了,我身上都是汗,非常不舒服!” 多么简单却又真切反映真实生活的回答。是啊,谁说有太阳的天气就一定是好天气。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喜欢炎炎夏日中的滚滚热浪,巴不得整天呆在空调房里,让自己舒舒服服的,我自己也不喜欢身上出汗后黏黏的感觉。 细想自己的教育过程,虽然嘴巴上常说“给孩子自由的活动时间、空间,让孩子自由的探索”。但是,当问题真正发生时,我给予的应答却往往时“一种声音”。在这种单调划一的声音中,孩子的个性收敛了,自我张扬的表达方式弃之不用了,瞬间迸发的火花也渐渐泯灭了。听听多数孩子的回答“今天天气很好!”虽然,他们的回答并不错,却少了些真实体验,少了些孩子特有的直言不讳。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最真实的生活感受。习惯性地用一种答案来回答问题,这只能造成孩子的定向思维,就如同一个模子中印出的玩具娃娃,缺少了活力和个性。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我的感受远不只这些,有些并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我想把这一句话和大家共享:“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10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马拉古奇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讲到:“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有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还多了一百种的百倍再百倍)……”自网络学习中我品读了马拉古奇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首诗后,我的内心不断受到冲击,泛起阵阵涟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不是单一的,他们有权利也有能力运用除口头、文字语言外的多种方式去认识他们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们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于事物的态度,对世界的认识。“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我们要想了解幼儿,就要设法“聆听”他们的一百种语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儿、走进幼儿的心灵。
*时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自己班上的孩子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愿举手发言、与同伴不会交流等一系问题。但当我看完这首诗后才发现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存在了太多的问题。我们为了能让活动开展有序,我们常给孩子制定各种规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我们常告诉孩子:不要乱跑,那样会摔到;上课时不能随便说话;你这样做不对;应该这样做才对,你那只是想象,不可能成为现实……正是这些否定、限制、疑问的话语让我们的孩子丧失了他们原有的一百种。他们在我们的教育下是分清了现实与想象、知道了保护自己、知道了要听父母、老师的话,但是却失去了自己探索的机会、失去了尝试、体验的快乐。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承认“其实有一百”;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陶行知老先生曾这样说过:“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如在角色游戏“小舞台”里的舞台是由几块正方体积木拼成的,红红一会儿在上面表演时装秀,一会儿又仰躺在上面睡觉。我觉得躺在舞台上睡觉很不雅观,想上前阻止。但一想还是该先了解情况再说,孩子的说法是“表演的时候是舞台,表演累了就可以把它当做床进行休息”。看似违反常理的想法和行为,恰恰体现了幼儿独特的思维,所以我们应多与幼儿做朋友,倾听幼儿的点地发现和想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幼儿的行为极其意义,跨越*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围墙,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问题往往是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成长的过程。犹如幼儿将饭吃到脸上,将玩具放进嘴里,将鞋子反穿着也感觉舒服一样。这些是成长的过程、成长的必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必然。再次要转变教育观念,认清自己的专业教育角色。明白教师支持儿童的学习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幼儿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自然会遇到一些想探索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鼓励、支持、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也许又能引发有意义的新问题,教师作用的核心在于“创造发现的机会”。
总之,一个好的教师,如果能接住每个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且成功地把球变化一下,再抛给孩子,引发孩子更深、更广的探索,那她无疑是最好的、最成功的教师,这是每位幼儿教师的理想境界。
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震撼,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醒悟,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灵感!我想我会尽量去解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让我的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3篇(扩展2)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10篇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1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老师、家长以及社区的任何微小贡献。“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更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
再从瑞吉欧的教师方面来说,瑞吉欧的教师被解释为启发者,教师并不预先设定孩子能力上的限制,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利和能力,即
使是有身心障碍的特殊孩子也有他的特殊能力。教师鼓励孩子们为自己的信念辩驳、假设、并加以实验。
还有,瑞吉欧的教师的学术研究的氛围非常浓厚,他们经常与其他的教师、行*助职员、驻校艺术教师相互联系、讨论和会谈。他们经常会利用照片、录象来讨论某个片段,请教师们各抒己见,反省教学的实践。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我还有其他的感受,那就是: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瑞吉欧孩子教育系统中也不例外。但是瑞吉欧的教师却有另一种角色。这里的教师不是权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传授者,辅导与观察的角色,孩子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语言文化传递,而是具体执行者,孩子的兴趣、需要、经验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这里的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好的教育活动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教师间的默契配合,二者缺一不可。例如:一次我上公开课,虽然课前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活动中时由于每次播放音乐总是慢半拍,活动中出现了小小的等待,打扰了孩子的注意力,活动变的有些不流畅,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象这样的小细节也是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在现场教学时所面临的种种复杂的情境,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学以至用。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我的感受远不只这些,有些并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最后我想把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和大家共享:“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2
读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我觉得:尊重儿童的一切;尊重孩子的想法,接受孩子的个人差异,感激孩子、老师、父母和社区的任何小贡献。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指孩子们可以用一百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态度,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果课堂文化允许的话,可以用一百种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态度。
从瑞吉欧教师的角度来说,瑞吉欧教师解读为启发者。教师并不预先设定孩子能力上的限制。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有特殊的能力。老师鼓励孩子们用他们的信念来反驳、假设并加以实验。
更重要的是,瑞吉欧老师有着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他们经常与学校里的其他老师、行*助职员和美术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和会谈。
他们经常使用照片和视频来讨论某一个画面,并要求教师表达他们的观点和反思他们的教学实践。
在读完《儿童一百种语言》之后,我也有了其他的感受,那就是: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瑞吉欧的儿童教育体系中也不例外。但瑞吉欧的老师扮演了一个不同的角色。
教师在这里不是权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传授者、辅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语言和文化,而是具体的执行者,孩子的兴趣、需要、经验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老师的角色是多样的:倾听孩子的声音,观察孩子,更是一个同伴和向导。回顾我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学习关于孩子和观察孩子,但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进入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与孩子零接触。
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单一的模式不适用,需要不断的演变和进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反思我们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应用。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后,我的感受远不止这些。有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3
读马拉古兹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时,有许多的语句触动着我的心弦,启迪着我的思考和认识。下面请允许我和你分享《儿童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心灵鸡汤:
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着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闪光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充满温情的陪伴;发自内心的赞美,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二、倾听孩子,信任孩子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五彩斑斓,天马行空。如果我们愿意驻足倾听孩子的想法,你会发现每个孩子几乎都是天生的哲学家、科学家、诗人……但因为有许多的原因我们对于孩子的发现、孩子的惊奇、甚至是孩子的语言都没有很好地去倾听和感受,更别提去信任孩子。在很多人的心理总给孩子画好框框,孩子你在框框里是安全的,而外面有许多的危险你千万不要出去。在这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的表达及孩子们的探索创造。
三、和孩子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
爱在左,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这是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我觉得也可以用在这里,用在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滴时光里。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并不是帮助孩子去规划未来成长的线轨迹。而是和孩子一起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瑰丽多彩,一起去感受成长沿路上的鸟语花香,和孩子一起庆祝或者在孩子伤心哭泣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儿童一百种语言》不仅触动着我们的心弦,更为重要的是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儿童观,让我了解应该怎么样更好的陪孩子一起走完着快乐的成长道路。
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
孩子们都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他们迫切的想知道为什么会下雨,雨是从哪里来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此时我们说教,大部分孩子们肯定听不明白;如果此时我们不耐烦的打断孩子的疑问,那么下次孩子可能就不会再提问了;如果此时我们敷衍孩子说你们长大后就会知道,那么孩子可能就会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像面对小班孩子的问题,通常我都会用故事、视频等比较直观易懂的方式予以解答,让他们形成一个概念。面对小班孩子,我们更需要多一点耐心和教学的智慧。对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新的知识,新的方法不断的在涌现出来。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停的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让自己更懂孩子,让自己更新教学理念
其次在班级中让孩子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那么在班级博物馆成立之初我们就倾听孩子们对于班级博物馆的想法,了解孩子们对于博物馆的认识。老师不进行预设,而是跟着孩子的思路去完成班级博物馆的建设。这样做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了解了班级博物馆,最终师生共建的班级博物馆才能正真服务于班级里的幼儿。
最后努力让每个孩子心中都开出幸福、智慧、自信的花朵。
信任每个孩子,教师不必事必躬亲。教师不需要告诉孩子们这是磁铁,可以吸住铁的物品。而是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照顾着祖国最美丽的花朵。可是在这里我想说,我们只是静待花开的人,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静静的等待每朵小花开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4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让我知道,“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更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因此,要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度。这里的教师不是权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传授者,辅导与观察的角度,孩子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语言文化传递,而是具体执行者,孩子的兴趣、需要、经验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这里的教师的角度是多样化的: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我的感受远不只这些,有些并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最后我想把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和大家共享:“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老师、家长以及社区的任何微小贡献。“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更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5
第一次看到《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是在幼儿园的阅览室里。最早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很想知道孩子究竟拥有我们所不知道的怎样神奇的一百种语言。在后来的阅读中,也许是因为这本外译的书过于艰涩难懂,也许是因为我读书的心志还不够坚定,总之,我没能认真读完这本书。在这次的2014乡镇优秀教师培训班的专家推荐书目中我又有幸看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于是,我决定在寒假期间认真地阅读一次这本被众多人看好的书。
最初阅读这本书时,我是有畏难情绪的。因为,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背景,让我觉得有些难以理解。但随着阅读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这本书和我们*时阅读的书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以访问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瑞吉欧教育的主要特点,书中的各个章节来自作者对不同瑞吉欧教学参与者的访问,凝聚了众多人的智慧结晶,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比较多元化的瑞吉欧理论。
但诚如霍华德·加德纳在书的前言中所说到的:不管一个教育模式或体系如何理想,他总是立足在当地的环境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把瑞吉欧的戴安娜学校搬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也没有人可以把杜威的新英格兰学校搬到瑞吉欧·罗马格纳这个地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想我应该明确自己阅读的目标,即从瑞吉欧教育实践中汲取一些有价值和值得思考的东西,从而使我的工作更加贴近孩子发展的需要。我想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启示和感想。
一、学会尊重孩子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把尊重孩子挂在嘴边,会认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游戏项目的机会就是尊重孩子……在阅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后,我对尊重的看法有了改变。瑞杰欧教育让我体验到了一种真正人与人之间*等意义上的尊重。
瑞吉欧教育者对孩子的尊重来自他们对孩子能力的完全信任,来自他们对孩子活动的全力支持,来自他们对孩子内心想法的认真倾听,更来自于他们对孩子行为的期待和欣赏。这些来自于瑞吉欧教育者们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对幼儿真正的尊重。也让我意识到,在和孩子们一起时,我们必须彻底摒弃我是一名老师的想法,让自己真正融入孩子中间,成为孩子活动时的亲密伙伴和解决困难时的向导。
二、学会与人沟通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沟通。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幼儿、教师和家庭三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是促使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经验、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家庭获得
科学育儿方法的良好途径。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同伴、教师、家长甚至是某些专业人员交流的机会,认真、*等的与孩子进行交流,悉心倾听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我们也许会发现孩子们比我们想象中要能干的多,他们拥有观察、记录、合作、分享、创造等等*所拥有的能力。同时,瑞吉欧教育者团队之间的沟通也是令人羡慕的。他们会利用不同的方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共同的分享来解决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我觉得交流和分享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成长*台,在这里教师能通过针对某个主题的交流和沟通,听到来自不同意见的声音,从而帮助教师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书中还着重介绍了社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让我看到了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他们正试图通过社区与教育的合作来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会质疑的精神
书中对瑞吉欧教育的领头人马拉古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它可以和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皮亚杰相提并论,甚至还有超出这些教育家的地方,就是他使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真正开花结果,变成了现实。为什么马拉古奇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和他在教育工作中所拥有的质疑精神密切相关。在马拉古奇倡导的瑞吉欧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不再是理论的实践者,而是主动地参与者。
借由教育工作者的实务工作,形成对理论的反省,或者是有一种理论假设为出发点,然后与实务所见相比较,重新修正它的意义。这也对我的教育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总是会用各种理论来衡量我们的教育行为,从未想过要主动地将我们的工作与理论相较。如果我也能像马拉古奇一样拥有主动参与的工作精神,那么我们的教育将更具意义,更具实践性,也更符合本地区幼儿的发展需要。
以上,是我第一次阅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后的一点感触。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我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也期待自己下一次的心灵感悟!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6
还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间,是在8年前的暑假,当时以一名幼儿教师的视角来阅读书中的内容,给予我很多的启迪,时间飞逝,当再拿起这本书已是一位5岁孩子的父亲,此时我以一名父亲的角度中再次进行阅读,希望在书中能够在亲子教育方面获得新的感触。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全书共分五个部分,24个章节,其作者是美国的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它讲述了:"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作者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开启了一次发现儿童、教育儿童以及向儿童学习的奇妙旅程。
这本书作为阐释瑞吉欧教育的经典著作,对瑞吉欧爱蜜莉亚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和思考。瑞吉欧教育作为世界最好的教育体系之一,它不仅吸收杜威的进步主义哲学、皮亚杰建构主义心理学、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以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创立了一些最早称之为学前教育学校的幼儿园。瑞吉欧爱蜜莉亚这么好听的名字,大家可能认为这是一个美丽女孩的名字,其实不然,瑞吉瑞教育的创始人是马拉古奇,大家对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有一句教育名句大家不会感到陌生:“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其实,瑞吉欧爱蜜莉亚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小镇的名字,所以瑞吉欧教育也被称为一个小镇诞生的奇迹。近年来*学前教育也得到迅猛发展,例如浙江安吉教育、山东利津教育,也都影响着世界的学前教育,*的学期教育人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一个又一个*小镇诞生的奇迹。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7
很庆幸,加入了学前教育行业,成为了一名幼儿园教师,也正因为如此,对孩子的一切都很好奇。解读孩子的语言、行为、心理,是每个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必备的。今年寒假,我就阅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探索未知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我们都曾经拥有。可是,就像丢失的宝贝一样,再也无处寻觅。在我的梦中,曾出现过儿时欢乐的点点滴滴,就像美丽的碎片,怎么也拼凑不了一幅完整的图画。我试图去了解孩子,就像追寻我的梦想。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幼儿教育,让我感受到: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老师、家长以及社区的任何微小贡献。“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更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
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如今,我选择了幼教事业,我就像捧着一个漂亮的花瓶,有欢喜又有担忧。欢喜的是我能时时刻刻欣赏到美丽,担忧的是一旦我的不小心,会打碎某个孩子的梦想。我怕我在孩子的万花筒里迷失了方向。“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
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震撼,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醒悟,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灵感!我想我会尽量去解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让我的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8
这是一本整合了幼儿教育方式各方学派的教育模式的书,形成了著名的瑞吉欧幼儿教育模式。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有哪些呢?为什么说儿童会有一百种语言呢?作为教育者,又该如何听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呢?带着诸上疑惑,我展开了对这本书的探索。通过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了解,我发现其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给予儿童自由的教育。
自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体现在孩子对事物的表达方式是自由的。书的前言,瑞吉欧教育模式的创始人马拉古兹在《不,一百种是那里》这首诗中提到: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孩子可以通过绘画、手工、游戏来表达自己,虽然大人在语言表达上也许更流畅和清晰,但其丰富性是比不上孩子的。书中,,老师也没有要求孩子只能用一种方式表达事物。因此,孩子的表达是自由的,是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二是孩子对事物探索的时间是自由的。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没有明确规定活动的时间长短,所有活动都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热情高度决定活动时间,有的活动可能持续一 天,有的活动可能持续一周,有的活动可能持续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之久。假如孩子的活动被暂时中断,等到他们的兴趣回来后,这项活动会继续开展下去。这样保证了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专心投入某件事时不会被随意干扰,他们在一项活动上得到的经验和对智力的挖掘是充分的,可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探索。三是孩子活动内容的选择是自由的。瑞吉欧教育模式中,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经验来确定教学内容,学的东西都是孩子想学的,这便充分调动了其学习兴趣。孩子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按照自己成长节奏走。这一方面遵循了儿童成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和自由。四是孩子的言行举止是自由的。不像所谓的“乖孩子”一样,只懂得机械地服从和执行。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孩子明确地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这样做是因为什么,遵守和服从是基于内心的规则感而不是外界的压迫和权威。这有点像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给予儿童充分的、不束缚其天性的教育。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热议话题,给孩子自由到底是对是错。大多数人反对给孩子自由,认为严格不一定培养出孩子,但不严格一定不会培养好孩子。很多评论各执己见,都是认为所谓的自由教育是溺爱是纵容是有害的,但我觉得这些评论是陷入极端的。自由本身并没有错,瑞吉欧教育体系下的孩子拥有的自由不是过度和过分的,是与规则并行的,孩子们言论行为思想自由,但在他们心中,始终有规则被奉行。所以,如果你认为自由有错,错的是你执行的方式以及理解的歪曲,自由从来不是放纵和不管不问,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引导方式,这种方式不会打扰儿童正常的心理诉求,而又让他们时刻不觉得自己遭受束缚的痛苦而健康成长。
书中还有许多成就孩子自由的有利措施。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念。瑞吉欧教育体系中,以“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独特的生命价值和无限的发展潜能,都能够在合适的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潜力”为儿童观,真正做到了教师只是一个合作者、支持者与引导者,做到了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愿意放手,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孩子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在这种儿童观与教师观的引领下,孩子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其次是社区、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合作。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巨大,自古以来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说,也有“孟母三迁”的典范。生活在一个紧张、压抑以及不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也会变得紧张、压抑,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而生活在一个和谐、开明的环境中,孩子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自信与乐观。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就营造了这样的一 种环境,而且这种环境不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完成的,而是与社区、家庭一同建立的。社区与家庭都乐意参与到幼儿园的工作并认为这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得到了完整的爱,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瑞吉欧教育体系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呢?一是把时间还给孩子,给孩子自由。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致力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重视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我们应该从瑞吉欧教育体系中体会到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是所有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的前提,教师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自主探索活动,教育内容也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制定,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其一起编织儿童活动方案。而是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应该更加灵活。孩子入园后,做什么都被安排地满满当当,且都是在老师的指挥下看似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这种教育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活动。在这种条件下,孩子不得已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慢慢地就变成了唯老师是从的“机械人”了,失去了孩子的本真,失去了孩子应有的活力。三是应更重视主题教学。现在我们进行的还是分科教学,这样难免会使知识割裂开来,而知识的整合会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以上想法有很多教育智者早已提出,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的确要顾及考试的因素,这些好的教育理念究竟应怎样与实际教学融合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9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世界著名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写的一首诗。多年来,各位专家学者对此的研究叙述数不胜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从这首美丽而神秘的诗歌中,感悟了一些自己日常生活中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解和启示。
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老师、家长以及社区的任何微小贡献。“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更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世界在儿童眼里充满了未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奇妙的事物,而方法可能是看、是听、是闻、是触摸……但是,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他们会用什么“手段”来探索和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能性。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让他们不遵循我们*按部
就班的思维模式,有时甚至会让我们措手不及。作为教师的我,只有以尊重他们的好奇好问,尊重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作为前提,才能走近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考,确保给予一些较为正确的帮助和教育。假如,我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地判断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一个教育的“侩子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抹杀他们的聪明智慧。当我看到孩子在椅子上涂画就认为他调皮恶作剧,就永远不知道他可能是在给椅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所以,尊重幼儿,多观察、倾听幼儿我才可能更明白“儿童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再从瑞吉欧的教师方面来说,瑞吉欧的教师被解释为启发者,教师并不预先设定孩子能力上的限制,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利和能力,即使是有身心障碍的特殊孩子也有他的特殊能力。教师鼓励孩子们为自己的信念辩驳、假设、并加以实验。教师在幼儿的教育中扮演着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要充分尊重幼儿,就要给予幼儿探索表达的空间。如何创造这个宽松健康的环境支持,我要学习和努力的方面还很多。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多多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在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要相互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水*,提高组织活动和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向儿童展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解决策略,满足孩子们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
阅读了《儿童有一百种语言》这首诗歌,我心中总是有些淡淡的忧伤,因为马拉古兹在诗歌中说到“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还多了一百种的百倍再百倍),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学校和文化,把脑袋与身体分开……”。日常教育中,我们是否因为繁忙的工作,武断的认定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是否因为孩子的吵闹声,硬声制止孩子们的游戏?我想,难免是有的,孩子会不断的犯错,老师也免不了犯错,我们不要害怕错误,而要不断反思,在错误中成长,让错误不再重蹈覆辙。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给我的启示远不止这些,我们要反复学习和思考,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会有不同的理解。希望我们都不是偷走儿童九十九种语言的那种人,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尊重爱护他们,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努力让他们自由的翱翔在想象的空间,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那九十九种语言甚至更多!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10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马拉古奇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讲到:“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有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还多了一百种的百倍再百倍)……”自网络学习中我品读了马拉古奇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首诗后,我的内心不断受到冲击,泛起阵阵涟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不是单一的,他们有权利也有能力运用除口头、文字语言外的多种方式去认识他们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们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于事物的态度,对世界的认识。“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我们要想了解幼儿,就要设法“聆听”他们的一百种语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儿、走进幼儿的心灵。
*时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自己班上的孩子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愿举手发言、与同伴不会交流等一系问题。但当我看完这首诗后才发现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存在了太多的问题。我们为了能让活动开展有序,我们常给孩子制定各种规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我们常告诉孩子:不要乱跑,那样会摔到;上课时不能随便说话;你这样做不对;应该这样做才对,你那只是想象,不可能成为现实……正是这些否定、限制、疑问的话语让我们的孩子丧失了他们原有的一百种。他们在我们的教育下是分清了现实与想象、知道了保护自己、知道了要听父母、老师的话,但是却失去了自己探索的机会、失去了尝试、体验的快乐。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承认“其实有一百”;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陶行知老先生曾这样说过:“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如在角色游戏“小舞台”里的舞台是由几块正方体积木拼成的,红红一会儿在上面表演时装秀,一会儿又仰躺在上面睡觉。我觉得躺在舞台上睡觉很不雅观,想上前阻止。但一想还是该先了解情况再说,孩子的说法是“表演的时候是舞台,表演累了就可以把它当做床进行休息”。看似违反常理的想法和行为,恰恰体现了幼儿独特的思维,所以我们应多与幼儿做朋友,倾听幼儿的点地发现和想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幼儿的行为极其意义,跨越*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围墙,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问题往往是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成长的过程。犹如幼儿将饭吃到脸上,将玩具放进嘴里,将鞋子反穿着也感觉舒服一样。这些是成长的过程、成长的必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必然。再次要转变教育观念,认清自己的专业教育角色。明白教师支持儿童的学习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幼儿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自然会遇到一些想探索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鼓励、支持、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也许又能引发有意义的新问题,教师作用的核心在于“创造发现的机会”。
总之,一个好的教师,如果能接住每个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且成功地把球变化一下,再抛给孩子,引发孩子更深、更广的探索,那她无疑是最好的、最成功的教师,这是每位幼儿教师的理想境界。
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震撼,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醒悟,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灵感!我想我会尽量去解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让我的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3篇(扩展3)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10篇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1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观察是教育的第一步,而倾听则是观察的第一步。倾听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与儿童心灵沟通的桥梁,因此教育又被称为倾听着的教育。教师常常听到儿童的声音,但他们仅仅听到的是声音,并没有深入理解儿童话语的含义,这是听不是倾听。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这是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创始人—罗里斯马拉古齐(lorismalaguzzi)的经典教育理念。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罗里斯马拉古齐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坏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瑞吉欧教育体系因其卓越的幼儿教育熠熠生辉,成为全世界教育家的灵感来源。瑞吉欧教育体系鼓励儿童通过各种可“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我。开始一次探索儿童、发现儿童、教育儿童以及向儿童学习的奇妙之旅。
一、幼儿的心理特征概论
儿童想象的发生于于两岁左右时,想象在幼儿期显得非常活跃。2-3岁是想象发展的最初阶段,也就是说,2-3岁儿童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但在这个最初阶段中,儿童的想象过程是完全没有目的的,进行缓慢的,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
明显,内容也是简单贫乏的,它是依靠感知的动作,并且想象在这一阶段是依赖于*的语言提示。儿童到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想象的内容已经很丰富、有情节,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程度增加,想象形象力求符合逻辑。幼儿期(三至六七岁)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儿的末期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的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等发面。我们从上面可知儿童他是有自己的思维的,他们可以去探索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不应该去强加给他们,让他们只听不说,剥夺了他们去思考的权利。儿童总是不停的做各种动作,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好动的特征本身,使儿童交易形成勤快、好劳动的良好性格倾向。儿童喜欢跑跑跳跳,走来走去,搬动东西,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在*指导下做事他感到自豪。但是如果*对儿童自己做事的限制和干涉过多,或经常包办代替,则在幼儿期可能形成懒惰的性格倾向。儿童的好奇心很强,他们什么都要看看、摸摸,许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儿童渴望试试自己的力量,实验去做大人所做的事情。
二、营造环境,让孩子想说。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幼儿“说”的能力的前提。因此,必须重视一日活动中幼儿每时每刻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给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轻松的氛围,让幼儿在表达时感觉没有压力。自信、大胆地表达。小班幼儿的内部语言发展刚开始,他们总是喜欢边想边说边做,产生自言自语的现象。在动手操作时表现尤为突出,往往一面操作,一面嘀咕,用语言来辅助自己的动作。如:用雪花片搭了一朵朵花后,会自言自语地说:小蜜蜂、小蝴蝶,红花开、白花开。这时,我会表现出很在意他说的话的样子,表扬他搭得好,说得也好,接着,我会自然地说:春天来了,红花开了、白花开了小蜜蜂飞来了、小蝴蝶也飞来了……并让他讲给其他小朋友听。此时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赞赏,成功感会油然而生。因此,当我离开时,他还在津津乐道地讲述给同伴听,
一句长长的话轻而易举地表述出来了。小班幼儿好模仿,又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会有许多的小朋友也会模仿着讲给我听,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极有好处。在幼儿的动手操作中,会常常碰到这样的场景,经常做到细细地倾听,认真地引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
三、巧妙纠正,让孩子愿说。
随着孩子的交往能力的逐渐增强,他们想表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又常常无法表达清楚,这时要耐心地听孩子的表达,边听还要边根据幼儿的动作、表情、场景,猜测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及时地插上几句。比如:带孩子们去散步,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就说“蝴蝶”。这时,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帮幼儿把话补充完整,“美丽的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并让幼儿也学说一遍。这样就既顺着幼儿原来的意思,又做到了巧妙引导、纠正,帮助幼儿放松情绪。如此举一反三,细心倾听幼儿的表达,及时帮助幼儿将一些零碎的语句组合起来,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述。对一些发音暂时有困难的幼儿,鼓励他们,亲近他们,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如:王杰常把所有带g的发音都发成d,以致于把“公公发成东东,把哥哥发成得得”每当小朋友笑话他时,我都提醒大家:王杰是肯定能说的,我们要相信他。偶尔有一次晨间谈话时,他说,昨天,姑姑带我去苏州了。他竟把“姑”发得很准。我马上让他把“姑姑”两字重复了几遍,又试着让他发其他带g的字,竟然都正确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我带着大家为王杰鼓掌,看着王杰脸上露出的喜悦。我想,是信任和鼓励给王杰带来了自信和成功。象明明一样在发音、表达上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寻找合适的场合,让他们没有负担地说,让他们愿说。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说得更好。
四、*和用心的倾听—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视,放低姿态和孩子*等,感受另一番新天地。蹲下来,和孩子*视,走进孩子的世界,这不仅是身体距离上的靠近,更是心理上的亲近。"亲其师,信其道",唯有心理距离相接近,我们才能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脸、清澈透明的眼眸,听到孩子银铃般的话语,感受扑面而来的童真、童趣和童心。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眼前的世界,才能真正看懂孩子的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有许多事情,用我们*的眼光来看,怎么也理解不了,这就需要做教师的有变换角色的意识,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和自己一起玩乐、一起成长。当与孩子站到一边,与孩子处于同样的高度、采取同样的视角,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眼里那至真、至善、至美的没有任何杂质的风景,我们会感受孩子的感受,喜孩子所喜,悲孩子所悲爱孩子所爱,恨孩子所恨,好奇孩子的好奇,我们就和孩子走到了一起,成为孩子*等自然的同伴、相处融洽的朋友,才可以说是走进了孩子的世界。"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有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有一百个世界,去发明;有一百个世界,去梦想"每当我想起或念到这首诗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动,因为它诠释了幼儿教育的真谛,孩子正在成长,正在生长发育,不可限量。蒙台梭利也曾说过:儿童是小小的"探索者",是"上帝的密探"。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在自己好奇心的驱动下,动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和力量,以自己生命的热情,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世界。孩子的智慧就在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姿势之中,她们每时每刻都在用她们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递各种信息,诉说他们的需求,表达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理解和态度,并在这个过程中把他们的智慧传达给我们。倾听作为教育的手段,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和实现主体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能让孩子更愿意说;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今天天气怎么样?”当我首次在炎炎夏日的某天提出问题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用同一个答案回答我。“很好,今天的天气很好。”正当我准备表扬他们时,一个声音却在此时大声地冒出来:“今天天气不好!”回头一看,是最让我头疼的***。教室里一片哗然,不少孩子都开始嘲笑***的回答。我望了望窗外炙热的阳光,第一反应就是他又开始调皮捣蛋了,故意和老师唱反调。
然而,另一个声音却对我说,先别急着否定,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他们会用一百种语言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听一听吧!于是,我将责怪的话语暂时压了压,十分不解地问:“为什么今天天气不好?”“因为天气太热了,我身上都是汗,非常不舒服!”多么简单却又真切反映真实生活的回答。是啊,谁说有太阳的天气就一定是好天气。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喜欢炎炎夏日中的滚滚热浪,巴不得整天呆在空调房里,让自己舒舒服服的,我自己也不喜欢身上出汗后黏黏的感觉。细想自己的教育过程,虽然嘴巴上常说“给孩子自由的活动时间、空间,让孩子自由的探索”。但是,当问题真正发生时,我给予的应答却往往时“一种声音”。在这种单调划一的声音中,孩子的个性收敛了,自我张扬的表达方式弃之不用了,瞬间迸发的火花也渐渐泯灭了。听听多数孩子的回答“今天天气很好!”虽然,他们的回答并不错,却少了些真实体验,少了些孩子特有的直言不讳。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最真实的生活感受。习惯性地用一种答案来回答问题,这只能造成孩子的定向思维,就如同一个模子中印出的玩具娃娃,缺少了活力和个性。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我的感受远不只这些,有些并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我想把这一句话和大家共享:“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2
当我们成年之后,经常会有一种感觉,如果我是个孩子多好啊。孩子,代表天真,纯粹,无邪。孩子的世界简单快乐,充满无限种可能。《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就是通过观察孩子的世界,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带你找到教育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对教育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被这本书中的观点折服,结合书中的观点,我对我的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看法。当第一次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时,前面专业的描述还是有些晦涩难懂的,这种感觉有点像大学时期上专业课。可想而知,本书的作者是以为很有学识,教育专业人才了。当我读后面研究案例时,感觉简单明了,受益匪浅。不仅如此,它还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家长、老师以及社区的任何小贡献。就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教育体制的缺陷;其次,要尊重学生,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教室职业道德中提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生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老师最好的角色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我们经常变成压迫学生学习的人,这与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依然随处可见;课堂后,大小补习班使孩子没有时间休息;经常听学生抱怨“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觉。”可是又有哪位家长认真感受过这句话后面的悲哀。
当前的背景下生活在充满新的需求、新的社会环境之中,孩子过早地被卷入*生活,经常变成一个过度情感投资的对象,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儿童需要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友谊。
为此,瑞吉欧采用弹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不让孩子生活在*的包围之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我相信,学生在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过程中会收获更多,而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鼓励、支持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也许又能引发有意义的新问题。教师作用的核心在于“创造发现的机会”。
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吸取经验,并且不断反省自己在现场教学时所面临的种种复杂的情境,将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学以致用。最后,借用书中一直出现的一句话: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希望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能一直铭记,不要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孩子的语言与天真。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3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老师、家长以及社区的任何微小贡献。“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更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
再从瑞吉欧的教师方面来说,瑞吉欧的教师被解释为启发者,教师并不预先设定孩子能力上的限制,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利和能力,即
使是有身心障碍的特殊孩子也有他的特殊能力。教师鼓励孩子们为自己的信念辩驳、假设、并加以实验。
还有,瑞吉欧的教师的学术研究的氛围非常浓厚,他们经常与其他的教师、行*助职员、驻校艺术教师相互联系、讨论和会谈。他们经常会利用照片、录象来讨论某个片段,请教师们各抒己见,反省教学的实践。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我还有其他的感受,那就是: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瑞吉欧孩子教育系统中也不例外。但是瑞吉欧的教师却有另一种角色。这里的教师不是权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传授者,辅导与观察的角色,孩子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语言文化传递,而是具体执行者,孩子的兴趣、需要、经验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这里的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好的教育活动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教师间的默契配合,二者缺一不可。例如:一次我上公开课,虽然课前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活动中时由于每次播放音乐总是慢半拍,活动中出现了小小的等待,打扰了孩子的注意力,活动变的有些不流畅,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象这样的小细节也是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在现场教学时所面临的种种复杂的情境,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学以至用。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我的感受远不只这些,有些并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最后我想把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和大家共享:“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4
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着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闪光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充满温情的陪伴;发自内心的赞美,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二、倾听孩子,信任孩子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五彩斑斓,天马行空。如果我们愿意驻足倾听孩子的想法,你会发现每个孩子几乎都是天生的哲学家、科学家、诗人……但因为有许多的原因我们对于孩子的发现、孩子的惊奇、甚至是孩子的语言都没有很好地去倾听和感受,更别提去信任孩子。在很多人的心理总给孩子画好框框,孩子你在框框里是安全的,而外面有许多的危险你千万不要出去。在这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的表达及孩子们的探索创造。
三、和孩子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
爱在左,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这是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我觉得也可以用在这里,用在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滴时光里。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并不是帮助孩子去规划未来成长的线轨迹。而是和孩子一起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瑰丽多彩,一起去感受成长沿路上的鸟语花香,和孩子一起庆祝或者在孩子伤心哭泣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儿童一百种语言》不仅触动着我们的心弦,更为重要的是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儿童观,让我了解应该怎么样更好的陪孩子一起走完着快乐的成长道路。
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
孩子们都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他们迫切的想知道为什么会下雨,雨是从哪里来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此时我们说教,大部分孩子们肯定听不明白;如果此时我们不耐烦的打断孩子的疑问,那么下次孩子可能就不会再提问了;如果此时我们敷衍孩子说你们长大后就会知道,那么孩子可能就会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像面对小班孩子的问题,通常我都会用故事、视频等比较直观易懂的方式予以解答,让他们形成一个概念。面对小班孩子,我们更需要多一点耐心和教学的智慧。对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新的知识,新的方法不断的在涌现出来。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停的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让自己更懂孩子,让自己更新教学理念。
其次在班级中让孩子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那么在班级博物馆成立之初我们就倾听孩子们对于班级博物馆的想法,了解孩子们对于博物馆的认识。老师不进行预设,而是跟着孩子的思路去完成班级博物馆的建设。这样做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了解了班级博物馆,最终师生共建的班级博物馆才能正真服务于班级里的幼儿。
最后努力让每个孩子心中都开出幸福、智慧、自信的花朵。
信任每个孩子,教师不必事必躬亲。教师不需要告诉孩子们这是磁铁,可以吸住铁的物品。而是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照顾着祖国最美丽的花朵。可是在这里我想说,我们只是静待花开的人,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静静的等待每朵小花开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5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整合了幼儿教育方式各方观点的书,记录了在意大利北部瑞吉欧.艾蜜莉亚一带发展了将近40年,综合了各家学派的一套幼儿教育模式。同时,这本书建构了对人类早期天性的一种反思,以及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这种天性该如何被引导与刺激的方式。
初次看《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时,感觉有些深奥,难以理解,一度有种想放弃阅读的感觉,但越读到后面,越让我感受到瑞吉欧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强大,完善是说它的各种教育机制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完整的系统,在各个项目中整和了很多的内容(其中包括幼儿已知的内容和未知的内容还有幼儿假设的内容),形成了一个整体;强大是说在项目的策划、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参与的人很多,有教师、幼儿、教学协同人员、家长、社区人员等,从理论到具体的实施都有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不仅如此,它还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家长、老师以及社区的任何小贡献。就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
再从瑞吉欧的教师方面来说,瑞吉欧的教师被解释为启发者,教师并不预先设定幼儿能力上的限制,他们认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利和能力,即使是有身心障碍的特殊幼儿也有他的特殊能力。教师鼓励幼儿们为自己的信念辩驳、假设、并加以实验。在有关介绍瑞吉欧的文体中,我看到了一种新型的教师角色定位,即教师不单单是教会幼儿知识,他们更是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支持者、引导者、学习者以及研究者,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出现问题时,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 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承认“其实有一百”;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另外,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瑞吉欧的教育成就应该归功于这种“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他们提出:当前的背景使幼儿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没有兄弟姐妹,又生活在充满新的需求、新的社会环境之中,过早地被卷入*生活,经常变成一个过度情感投资的对象,束缚了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友谊。为此,瑞吉欧采用弹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不让孩子生活在*的包围之中。在幼儿园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 我相信,幼儿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自然会遇到一些想探索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鼓励、支持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也许又能引发有意义的新问题。教师作用的核心在于“创造发现的机会”。
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师,我要不断吸取经验,并且不断反省自己在现场教学时所面临的种种复杂的情境,将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学以致用。最后,借用书中一直出现的一句话: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希望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能一直铭记,不要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孩子的语言与天真。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6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的标题最初就使我对到底是怎样神奇的一百种语言产生好奇。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背景,所以在很多处都有些晦涩难懂。这本书和我们*时阅读的书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以访问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瑞吉欧教育的主要特点,书中的各个章节来自作者对不同瑞吉欧教学参与者的访问,凝聚了多元化的瑞吉欧理论。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瑞吉欧教育体系因其卓越的幼儿教育熠熠生辉,成为全世界教育家的灵感来源。下面我想浅谈我读这本书的一点启发和感悟,由于初读,所以并没有太深入地理解,但是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书。
首先,儿童他是有自己的思维的,他们可以去探索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不应该去强加给他们,让他们只听不说,剥夺了他们去思考的权利。我们身边的儿童总是充满活力,他们喜欢跑跑跳跳,喜欢去探索一些自认为有趣的事物,但是很多行为都会受到家长的制止,*常常把“尊重孩子”挂在嘴边,但是真正做到“*等的尊重”却是少之又少。瑞吉欧教育者对孩子的尊重来自他们对孩子能力的完全信任,来自他们对孩子活动的全力支持,来自他们对孩子内心想法的认真倾听,更来自于他们对孩子行为的期待和欣赏。瑞吉欧教育的方式让我真正地明白了那种心灵上的*等,他们不认为孩子就是在胡言乱语,而是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行为,“蹲下来”*等沟通,了解之后再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彻底地融入孩子的心灵,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做他们的领路人。有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看见他的一群学生围在路边观察蚂蚁,老师问“你们在干什么”,学生天真地回答“嘘,我们在听蚂蚁唱歌”,老师立刻提高了嗓门“蚂蚁怎么会唱歌?”学生们不高兴了“你不蹲下来听,你怎么知道它不会唱歌”。这个故事完全体现了老师居高临下的姿态,他即没有尊重孩子希望他小声一点的要求,更没有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就加以反驳。老师根本不理解学生的快乐,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的兴趣拒之门外,当与孩子站到一边,与孩子处于同样的高度、采取同样的视角,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眼里那至真、至善、至美的没有任何杂质的风景。
“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作为教师,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跟随自己的兴趣来学习事物。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去干涉幼儿的行为、主宰他们的意识,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和规则,还时不时的会说一些“不行!你怎么能这样?谁让你这样做了?给我去坐好。”之类的话,这不仅阻碍了他们自主想象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教育就像无形的绳索,束缚了幼儿成长的进程与方向。书中,瑞吉欧采用弹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不让儿童生活在*的包围之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比起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收获更多,教师作用的核心就在于:创造发现的机会。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和进步。越是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越容易被原有的教育思维所禁锢,老师最好的角色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我们经常变成压迫学生学习的人,这与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依然随处可见;课堂后,大小补习班使孩子没有时间休息;经常听学生抱怨“没有时间娱乐休息”可是又有哪位家长认真感受过这句话后面的悲哀。高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大多都是一下课就倒下一片在睡觉,晚上在做作业,周末在补课,高考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孩子的一生都看做为高考服务,更不能从小学开始就陷入盲目的竞争,课余时间塞满辅导班和兴趣班,还依然美其名曰:要赢在起跑线上。又有多少家长问过孩子,他们真的感兴趣吗?我很欣赏瑞吉欧的教育模式,他们的教育者完全尊重孩子,给他们空间去创造和发现,尽管很多教育学家都有谈到类似的理论,但是当瑞吉欧的教育者们将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付诸实践时,我仍感慨这些教育者们的伟大。
最后,我想记录下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有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有一百个世界,去发明;有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7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世界著名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写的一首诗。多年来,各位专家学者对此的研究叙述数不胜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从这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中,感悟了一些自己日常生活中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解和启示。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尊重幼儿
世界在儿童眼里充满了未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奇妙的事物,而方法可能是看、是听、是闻、是触摸……但是,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他们会用什么“手段”来探索和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能性。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让他们不遵循我们*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有时甚至会让我们措手不及。作为教师的我,只有以尊重他们的好奇好问,尊重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作为前提,才能走近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考,确保给予一些较为正确的帮助和教育。假如,我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地判断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一个教育的“侩子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抹杀他们的聪明智慧。当我看到孩子在椅子上涂画就认为他调皮恶作剧,就永远不知道他可能是在给椅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所以,尊重幼儿,多观察、倾听幼儿我才可能更明白“儿童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给予空间
教师在幼儿的教育中扮演着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要充分尊重幼儿,就要给予幼儿探索表达的空间。如何创造这个宽松健康的环境支持,我要学习和努力的方面还很多。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多多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在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要相互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水*,提高组织活动和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向儿童展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解决策略,满足孩子们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例如,同一个美术活动《春天》,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彩笔绘画,也可以提供剪纸、毛笔、捏塑等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然角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我们不单单用图片展示种子发芽的过程,我们还可以提供放大镜去观察、提供纸笔去描绘、去闻、去摸、去讨论,给予更多探索手段,让孩子真实地接触世界。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多点反思
越是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可能越会被自己的教育、思维模式所禁锢,我们的社会在飞速地发展,我们的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和接受能力特别强。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阅读了《儿童有一百种语言》这首诗歌,我心中总是有些淡淡的忧伤,因为马拉古兹在诗歌中说到“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还多了一百种的百倍再百倍),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学校和文化,把脑袋与身体分开……”。日常教育中,我们是否因为繁忙的工作,武断的认定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是否因为孩子的吵闹声,硬声制止孩子们的游戏?我想,难免是有的,孩子会不断的犯错,老师也免不了犯错,我们不要害怕错误,而要不断反思,在错误中成长,让错误不再重蹈覆辙。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给我的启示远不止这些,我们要反复学习和思考,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会有不同的理解。希望我们都不是偷走儿童九十九种语言的那种人,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尊重爱护他们,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努力让他们自由的翱翔在想象的空间,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那九十九种语言甚至更多!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8
很庆幸,加入了学前教育行业,成为了一名幼儿园教师,也正因为如此,对孩子的一切都很好奇。解读孩子的语言、行为、心理,是每个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必备的。今年寒假,我就阅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探索未知的世界;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我们都曾经拥有。可是,就像丢失的宝贝一样,再也无处寻觅。在我的梦中,曾出现过儿时欢乐的点点滴滴,就像美丽的碎片,怎么也拼凑不了一幅完整的图画。我试图去了解孩子,就像追寻我的梦想。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幼儿教育,让我感受到: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感激来自孩子、老师、家长以及社区的任何微小贡献。“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更精确地说,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
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我也在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可是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如今,我选择了幼教事业,我就像捧着一个漂亮的花瓶,有欢喜又有担忧。欢喜的是我能时时刻刻欣赏到美丽,担忧的是一旦我的不小心,会打碎某个孩子的梦想。我怕我在孩子的万花筒里迷失了方向。“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
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震撼,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醒悟,感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带给我的灵感!我想我会尽量去解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让我的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9
这是一本整合了幼儿教育方式各方学派的教育模式的书,形成了著名的瑞吉欧幼儿教育模式。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有哪些呢?为什么说儿童会有一百种语言呢?作为教育者,又该如何听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呢?带着诸上疑惑,我展开了对这本书的探索。通过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了解,我发现其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给予儿童自由的教育。
自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体现在孩子对事物的表达方式是自由的。书的前言,瑞吉欧教育模式的创始人马拉古兹在《不,一百种是那里》这首诗中提到: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孩子可以通过绘画、手工、游戏来表达自己,虽然大人在语言表达上也许更流畅和清晰,但其丰富性是比不上孩子的。书中,,老师也没有要求孩子只能用一种方式表达事物。因此,孩子的表达是自由的,是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二是孩子对事物探索的时间是自由的。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没有明确规定活动的时间长短,所有活动都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热情高度决定活动时间,有的活动可能持续一 天,有的活动可能持续一周,有的活动可能持续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之久。假如孩子的活动被暂时中断,等到他们的兴趣回来后,这项活动会继续开展下去。这样保证了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专心投入某件事时不会被随意干扰,他们在一项活动上得到的经验和对智力的挖掘是充分的,可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探索。三是孩子活动内容的选择是自由的。瑞吉欧教育模式中,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经验来确定教学内容,学的东西都是孩子想学的,这便充分调动了其学习兴趣。孩子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按照自己成长节奏走。这一方面遵循了儿童成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和自由。四是孩子的言行举止是自由的。不像所谓的“乖孩子”一样,只懂得机械地服从和执行。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孩子明确地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这样做是因为什么,遵守和服从是基于内心的规则感而不是外界的压迫和权威。这有点像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给予儿童充分的、不束缚其天性的教育。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热议话题,给孩子自由到底是对是错。大多数人反对给孩子自由,认为严格不一定培养出孩子,但不严格一定不会培养好孩子。很多评论各执己见,都是认为所谓的自由教育是溺爱是纵容是有害的,但我觉得这些评论是陷入极端的。自由本身并没有错,瑞吉欧教育体系下的孩子拥有的自由不是过度和过分的,是与规则并行的,孩子们言论行为思想自由,但在他们心中,始终有规则被奉行。所以,如果你认为自由有错,错的是你执行的方式以及理解的歪曲,自由从来不是放纵和不管不问,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引导方式,这种方式不会打扰儿童正常的心理诉求,而又让他们时刻不觉得自己遭受束缚的痛苦而健康成长。
书中还有许多成就孩子自由的有利措施。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念。瑞吉欧教育体系中,以“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独特的生命价值和无限的发展潜能,都能够在合适的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潜力”为儿童观,真正做到了教师只是一个合作者、支持者与引导者,做到了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愿意放手,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孩子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在这种儿童观与教师观的引领下,孩子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其次是社区、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合作。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巨大,自古以来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说,也有“孟母三迁”的典范。生活在一个紧张、压抑以及不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也会变得紧张、压抑,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而生活在一个和谐、开明的环境中,孩子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自信与乐观。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就营造了这样的一 种环境,而且这种环境不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完成的,而是与社区、家庭一同建立的。社区与家庭都乐意参与到幼儿园的工作并认为这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得到了完整的爱,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瑞吉欧教育体系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呢?一是把时间还给孩子,给孩子自由。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致力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重视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我们应该从瑞吉欧教育体系中体会到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是所有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的前提,教师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自主探索活动,教育内容也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制定,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其一起编织儿童活动方案。而是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应该更加灵活。孩子入园后,做什么都被安排地满满当当,且都是在老师的指挥下看似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这种教育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活动。在这种条件下,孩子不得已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慢慢地就变成了唯老师是从的“机械人”了,失去了孩子的本真,失去了孩子应有的活力。三是应更重视主题教学。现在我们进行的还是分科教学,这样难免会使知识割裂开来,而知识的整合会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以上想法有很多教育智者早已提出,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的确要顾及考试的因素,这些好的教育理念究竟应怎样与实际教学融合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后感10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由美国的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和乔治福尔曼编著的。它主要以访谈问答的方式进行的。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共十四章。第一部分介绍了瑞吉欧爱密莉亚的背景与起点、发展历史与基本理念等相关的事件;第二部分是讲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对课程的描述,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观察型教师和全纳型社区;第三部分介绍了教学档案记录、倾听教学法、协商性学习及观察记录与评估之间的关系,还有教育及保育的空间设计。;第四部分讨论了美的感知方式,艺术工作室,将关爱与学习空间关联,数码媒介在瑞吉欧的运用等;第五部分对全书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教学的指导策略。看完这一整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将瑞吉欧的历史层面、哲学层面、家长角度、课程与教学法、学校及整个系统组织、空间和硬件环境的使用,以及包含特殊教育在内的*专业角色等全面性介绍了,它还述说了美国幼教者如何在自己的环境里灵活使用瑞吉欧取向所作的努力和适应的事件。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中有这么一首另我印象深刻的诗,这首诗这样写道:“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和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是啊,儿童的世界很奇妙,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断的想象,不断的创造。而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能做的就是引导儿童将自己世界里的想法表达出来。而瑞吉欧教育体系也是一样,它所提现的就是鼓励儿童通过各种可“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我心里的想法。
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第五章:通过记录的项目课程构建——“企划”。看到标题的那一刻,我在想“企划”就是项目课程构建,还是可以与现在我们所了解的现代企业策划有这相同的地方呢?
在儿童教育中,教师所做在的其实是为探索问题所作的逻辑推理方式,在幼儿教育的教育课程中是受到欢迎的。在幼儿教育的取向中我们要了解意料之外与可能性的重要程度。教师们知道如何给予孩子们所需要的时间,这是一个保护原创性、主现性以及差异讯来源,这个来源的任务不是单纯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或回答问题,而是协助孩子发现答案。在第五章中,被采访的老师也说过:“我们的教育取向所要强调的,不是在幼儿这一名词的抽象面,而是在每一关系沟通以及互动,在其复泰性中维持着我们的教育取向,由两个要件组成其特质,行动与群体社会化。我们认为行动与群体社会化,对于每一位幼儿的自我定位 ,是重要的构因素。”
一位幼儿建立独特的个人关系,而这种关系深植在学校的社会体系中。相对的,孩子不为主动个体。孩子们的行动可以被理解为不只是回应社会环境,也可以是幼儿通过社会体系去回应个人的关系。在这样一个循环中,幼儿彼此之间认知的差异性,造就了对认知与社会化系统的新调整。
在第七章驻校艺术教师的角色中,甘第尼问了从事瑞吉欧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问题:“在如此复杂的幼儿组织工作,你如何定义工作坊的地方?”工作人员是这样回到的:“我会试着描述一下在我任职的学校里工作坊的地位与重要性。在一开始,我阅读许多有关幼儿绘画的文献资料,当时我发现我对这一方面几乎是门外汉。 同时,我也经常与学校里的教师、家长以及教学协同研究人费讨论。试着使他们更加欣赏他们原以为只是单纯美感活动的东西。此外,我知道我对艺术持有预设立场。但说到了解儿童的绘画以及立体创作时,我还是增懂无知,我尚未领悟到只有不断的探询才能求得了解。
我和老师们一起共同努力引导孩子们开展项目活动,不断地发现我们面对面,就好像看着镜子一-样,互相切磁。教学相长。我们试着开拓路径以发展一个新的、从没有人做过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诠释视觉语言,井且将视觉语言与其他的语言结合在一起,以获得其意义。
工作坊另外-个重要的功能也就是提供-个进行记录的场所,将记录视为是对大众公开学校所作所为的一种具民主性的机会。在我开始到戴安娜学校任教的半年里,我们已经开放学校,让市民参观幼儿作品的展览。这些儿童的作品带来了许多的惊奇,甚至导致某些奇怪的反应,因为我们竟展出一-些通常会先受审查的主题,例如爱以及基督诞生的主题等等了超过两百组呈现幼儿所参与过项目与经验的各种大型展示看板(70 cmX100 cm)。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在瑞古败·艾蜜莉亚的工作已渐渐倾向从事更多的研究。视觉教育和记录,幼儿的教育工作和记录已逐渐相互结合与彼此支持。
在第十章里瑞吉欧教育告诉我们,教师要认真对待幼儿的行为,欣赏态度对待幼儿。向幼儿传递哪些是重要的,有趣的,当幼儿感知了教师的认真态度,才能自然而然的为重要的事情而努力。
在第十章里瑞吉欧教育告诉我们,教师要认真对待幼儿的行为,欣赏态度对待幼儿。向幼儿传递哪些是重要的,有趣的,当幼儿感知了教师的认真态度,才能自然而然的为重要的事情而努力。
近年来,我们的兴趣也逐渐转移到分析学习过程以及幼儿不同的想法。活动与表现之间的关联性。所有的记录,不管是书面的叙述、幼儿话语的誊写。照片以及录影带。都成为我们每天“阅读"以及对个人或群体共同的生活经验、进行中的项目,用以批判反省的必备资料来源。这个过程帮助我们建构理论与假设。而这些理论与假设可避免武断或硬生生地加诸在幼儿身上。
在我阅读完第十章后,我发现幼儿教师是一个拥有丰富角色,不仅在幼儿的认知、社会、情绪、创造力和身体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启迪,还在幼儿学习环境的布置和大早上入手,成为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是支持者、引导者,是学习者、研究者。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多于幼儿做朋友,倾听幼儿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梦想,全心全意关注每一个幼儿,理解并尊重幼儿,要跨越*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围墙,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其实,倾听就是观察的一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的各种计划活动就是对幼儿的一种倾听方式。*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的情绪、社会交往、动手操作方面的变化,并寻找出幼儿面对不同的事件所产生的变化原因,做出相应的个别教育并做到因材施教。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想要真正的走进儿童内心,贴近幼儿的心灵,只有认真的去观察,了解幼儿生活中喜怒哀乐。其次,需要尊重幼儿,做幼儿自主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幼儿依赖性尤为严重,他们不愿意动脑动手,不自信,不大方,没有自己的创造才能。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瑞吉欧的教育者那里,教师支持儿童的学习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我相信,幼儿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自然会遇到一些想探索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鼓励、支持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也许又能引发有意义的新问题。教师作用的核心在于“创造发现的机会”。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让我更充分的感受到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尊重和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样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同时也要感激来自孩子、老师、家长以及社区的任何微小贡献,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而瑞吉欧爱密莉亚正是漂亮的运用了个人、家庭和社区之间这种既紧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所进行的幼儿教育。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3篇(扩展4)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10篇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1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百条裙子》这本书。这本书很好看,让我爱不释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旺达。她是个家境贫穷的女孩,她只有一条蓝裙子,而且天天被女孩子们嘲笑,似乎她天生就是为了让大家“取笑”的。直到有一天,她说自己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可随之而来的是大家更加厉害的嘲笑。终于有一天,她转学了,但是她给大家留下了那一百条与众不同、美丽至极的`“裙子”。那时,佩琪和玛蒂埃才悔悟过来。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2
旺达 佩特罗斯基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她的名字很难听,所有的人都欺负她,她说她有一百天裙子,同学们都不相信她,还取笑她。大家都用那个‘’一百天裙子‘’创了一个游戏来泼旺达的冷水。
我觉得旺达很可怜,没人相信她还取笑她。名字难听有什么错?难道正因为名字难听而取笑别人吗?那也太不公*了,我真为旺达感到生气!可旺达呢?总是默默地忍受着着不公*的事情。
但上天为旺达关闭一扇门,也同样会为旺达打开一扇窗。旺达在一次的绘画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而画的就是那一百条裙子。而旺达就在获得第一名的那天转学了。我觉得这么做是对的,总是忍受,该忍到什么时候啊?可看到最到最后我改变了这个看法。
经常欺负旺达的两个女孩,他们突然感到很伤心,很内疚,他们决定去旺达家找她。后来发现旺达并没有讨厌她们,还把那一百条裙子送给她们。
如果我是欺负旺达的人,我一定会改正的而且以后决不欺负别人了。希望旺达在别的地方过得开心。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3
一百条裙子让我觉得我就是旺达和佩琪,先是佩琪和马蒂埃去讥讽旺达,就像我有一次见张雅琪有梦彩的笔,说:雅琪,我也有梦彩笔!雅琪就是旺达,我就是佩琪。
一百条裙子中的旺达说自已就有一百条裙子。其实,她就是想让别人注意她。她的一百条裙子其实也是画出来的。
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一百条裙子的故事。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4
这是一个讲友谊的故事。一开始是讲旺达被好多女生取笑。后来他转学了,同学们才慢慢知道取笑别人是不好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谢仲阳在上厕所,我和谢仲阳说:今天我们考试考得不是很好,要加油。这是徐昊田走过来说:我比你们考的好,你们比我差,啊哈哈我和谢仲阳不想和他交朋友了,不过现在他只是有时候忍不住了笑一笑的。所以我不会去讥笑别人了。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5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名叫《一百条裙子》的书。这是一本十分完美的书,令人百看不厌。
《一百条裙子》的主人公是有着怪名字的女孩——旺达佩特斯基,她每一天都穿着一条旧裙子,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所有女生都喜欢借此嘲笑和捉弄她。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当众宣布自我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大家更多的嘲笑,同学们不仅仅不相信她,还经常因为这个捉弄她,但旺达都默默的忍受着。最终有一天,旺达转学了,她真的留下了一百条裙子——旺达用画笔画在纸上的精美裙子。嘲笑和捉弄过旺达的女生们这才发现,旺达原先是多么的可爱、聪明,于是她们决定写信向她道歉,并且去把她找回来。可是,她们到了旺达家,见屋里什么也没有,这时她们才明白,旺达搬走了。
读了这本书,我很感动。我认为,旺达是一个善良、大度、有梦想的好女孩。无论大家怎样嘲笑、捉弄她,她始终没有报复过那些女生,而是坚持着自我的梦想。一个人的衣橱里不可能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可旺达却用手画出了一百条裙子,完成了她的梦想。正如书上所说,每一条都荡漾着旺达美丽的梦想!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6
读书也是一种享受,因为书会带你畅游书的世界,让你得到很多识。
读书也是有苦有乐的,它的乐总是大于苦。一时的苦能换来一世的快乐,这是很值得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读好书,享受它的快乐。
我读了《一百条裙子》这本书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所以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起因就是旺达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而大家都不相信旺达会有一百条裙子,因为旺达每天都穿那条淡蓝色裙子,从来没有穿过其他裙子。旺达经常被其他的女孩子欺负,但是她都是默默的忍受着。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觉得旺达是一个善良、坚强、可怜、勇敢的孩子。佩琦和玛蒂埃经常嘲笑她,由其是佩琦。但旺达并没有伤心。当同学欺负她的时候,她也没有一颗报复的心。旺达家里很穷,谁都知道旺达根本买不起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有一百条裙子的只是旺达的梦想。
从这本书我体会到了友谊的可贵。友谊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人人都离不开友谊,一旦没有了友谊,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身边那份珍贵的友谊,因为,它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缤纷美妙!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7
暑假我和妈妈共读了我的“营养小书包”,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百条裙子》。他让友爱的种子在我的心里成长,我愿友爱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一看书名《一百条裙子》,心想:谁能有一百条裙子,是不是家里很有钱。迫不及待地看下去,女主角旺达出现了,她竟然是一个很穷的女孩。就是这个几乎不怎么说话的女孩,一开口就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这怎么可能。
看完这本书,我在心里感受到旺达这一百条裙子是真的。这一百条裙子就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旺达受尽了同学们的冷落、嘲笑、最后转学了,可是她没有恨同学,却把友爱留给了大家。
唉!我们班的付加林就像旺达一样,就是因为一年级的时候,大家说她中了铅毒,所以我们班同学都不愿意理她。她没有一个朋友。甚至有些男孩还欺负她,她每天上学、放学都是一个人走,谁也不愿意跟她一起走。我想付加林一定很难受。我以后要帮助她,我以后要多跟她玩,这样她就不会寂寞。
我要向旺达一样,宽容的对待别人,让友爱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的班级、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
我要说的话:我真希望旺达是我们班同学,这样她就可以也会我设计漂亮裙子,我最喜欢穿漂亮的衣服了。当然,我一定不会嘲笑旺达,我会关心她,和她成为朋友。
这是我七月份写的一篇读后感,觉得还行,就让妈妈发了上来。请各位老师、博友多多指导。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8
读完了《一百条裙子》,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旺达,她既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又没有漂亮的衣服。她很穷,只有一条破旧的蓝裙子,旺达很可怜,因为旺达没有妈妈,所以衣服都是她自己洗的,每天都穿着一条变了形的蓝裙子去上学。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她的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说她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根本没有人会相信她,而且大家都会拿这件事作弄她,旺达却默默地忍受着。有一天,旺达因为家境贫困而转学了,她给大家留下了她那一百条画在纸上的“裙子”。捉弄过她的那些女生发现旺达是多么爱她们,而且旺达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聪明的女孩,于是她们决定写信向她道歉,并且去把她找回来。可是旺达再也不会回来。
再看看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徐芳龄一起打羽毛球,她把我的一只羽毛球拍打破了,我一定要让她赔。因为这件事,我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互相不理睬。和旺达相比,我竟然是那么自私,那么不善解人意,甚至是那么斤斤计较。
在很多时候,我也缺少旺达那种执着精神。例如在学习方面,我有时碰到难度大点的题目我就不想去做,不肯多动下脑筋,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呀。
旺达对美的的向往和追求,对理想的坚持更加感动着我,我以后一定学习旺达这种善良、大度、执着的精神。相信在以后,我会把我的坏毛病一点一点地改过来,做一个人见人爱的阳光女孩!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9
一百条裙子这本书是美国埃莉诺.埃斯特斯这位伟大的作家写的,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也这是因为她的奇怪名字和旧裙子,所有的女孩子们都喜欢作弄她。可是有一天,旺达突然说她家里有一百条形态各异,各不相同的裙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嘲笑和捉弄。根本不会有人相信她,而且大家都会拿这件事来捉弄她,而旺达却默默无语的忍受着。
有一天旺达终于因为受不了这些嘲弄而转学了,捉弄过她的女生发现原来旺达是多么的爱她们,而且旺达是一个非常可爱、听话、聪明的女孩。于是她们决定写信给旺达,可是旺达会不会原谅她们了,作者并没有说明。
读完后,我想旺达一定会原谅她们的。因为她非常善良,不喜欢和别人计较,这种优良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别人。有时候相信是一种美德;有时候相信是一种鼓励……如果没有了相信,就像生活缺少了一种色彩。
这文让我想起以前我在班上偶尔会捉弄同学,这是不好的。如果同学不和你玩的话,那会是意见多么让你伤心的事情呀。所以我以后要改正,不能捉弄同学,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友爱,相互帮助。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10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一百条裙子》的书。相信大家看到书目会和我一样感觉很奇怪,“一百条裙子。”谁会有那么多条裙子呢?她家一定很富裕吧!应该只有童话故事里的公主才会拥有这么多的裙子吧!怀着好奇的心我阅读了这本书。也知道了拥有一百条裙子的主人旺达?佩特罗斯基。
这个故事发生在波兰旺达和她的一群同学身上。主人公旺达家里很穷,她没有什么朋友,整天穿着一条褪色了的,晾得走了行的蓝裙子上学。学校女生们经常问“你有多少条裙子?”“你有多少双鞋子。”“100条”、“60双”。每当旺达回答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大家的嘲笑,同学们不仅不相信她,还经常因为这个捉弄她,既然有100条裙子60双鞋为什么还总那一幅装扮,不堪入目。旺达默默的忍受着。咬着牙,紧闭双唇。终于有一天,旺达忍受不了一声不响地转学了,留下了用画笔画下的一百条精美绝伦的裙子的画。其中任何一幅经过评委们评议都是可以赢得大奖的。曾经捉弄和嘲笑过她的女生们这才发现旺达是那么聪明有才。尤其是经常捉弄旺达的佩琪及身边被迫拿旺达开玩笑的玛蒂埃。她们从旺达送给她们的画中感受到了旺达对大家的爱。她们想方设法想找回旺达,写信向她道歉,弥补过错。
读完这本书,我很感动。旺达是多么善良啊!对捉弄和嘲笑自己的女孩不计前嫌。怀揣着梦想画出了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送给大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包容啊!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身边的友谊,不要错失另一个“旺达”。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3篇(扩展5)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3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
这几天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对于其中的一句话感触颇深。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后进生,他们就好像不小心丢失了翅膀的天使吗,那些学生的心灵,不是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吗?
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影响纪律;成绩不及格影响*均分;品行不端正影响他人;行为不规范影响集体荣誉;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于是,为师者在埋怨“后进生”的同时,更是把与“后进生”作斗争当作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或驱逐出“班”。总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后进生会搅混“班级”!虽然可以理解,但是理解不等于赞同。没有人会否认教育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她的崇高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超越、对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现实得失的教育非但无法让人体验崇高,反倒让人觉得为师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浅!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有强弱,师资水*有高低,办学条件有差异,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呢?一个后进生对班级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对他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哪个后进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呢?哪个孩子希望自己成为“后进生”呢?他们不是一直在努力吗?只是,被不小心折断了自己飞翔的翅膀,有谁知道他们的痛,他们的委屈?
其实,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有多年教育体验的老师都知道,当一届届的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头脑活络、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阔路相遇,大老远跑过来叫声“老师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逢年过节,跟你贴心地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
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们的大朋友。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教师积存着一份亲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师的一份关爱。
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爱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愿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象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
假期,重新拜读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次是逐字逐句细致又系统的阅读,虽然是还不能全然领会其中的要义,但确实使自己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认识。这位上世纪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箴言,在半个世界后的今天让读者依旧感受到熠熠生辉的教育智慧,另我深思和警醒。
阅读的重要性,多次被苏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题中强调。从注意力的.培养,到对后进生的工作,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抽象思维的发展等等,不一而足。反观现实,许多家庭、许多学校却依旧不够重视,或者是有形无实的开展,或者是有心无术的引导。这的确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我们在引导学生们好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教师能够读书破万卷,势必也能做到上课如有神。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思维的活的源泉”。这对于当代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们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现在的学生在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室外待得时间太短;在教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野外待得时间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实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书,大自然中更有着无限待开发的课程,我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这样的场所,提供参观、研究大自然的机会,而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带领学生们从中学到更多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强烈的万事万物的联系,从而使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
“阅读”与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说应该成为学生们行走的两条腿。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阅读给予学生们成长的阳光,而到自然中去则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气,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个体。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3
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用精辟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启迪,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动着我。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做了直截了当的解释:那是因为在学校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不正与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观点不谋而合吗?这不禁使我想到我们在*日的教学中当出现学生成绩考得不好时,常常埋怨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认为考得不好的一切愿因都出现在学生身上。
我们*时在抱怨、发牢骚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吗?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掉队的现象呢?这条教育原则我们也常挂嘴边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档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都有能力发挥出来的话,那么所有学生就能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就能够不停地进步。
“用一生准备一节课。”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没有时间”这个问题时,谈到一位历史老师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节课,这让我们深感惭愧。终身教育谈了多少年,依然说得多做得少;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依然是挂在嘴边,羞涩在心里;要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来追求,当作一项事业来奉献,仍然只是说说而已。
从苏霍姆林斯基谈论教师读书和写教育日记两个问题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的一切教育智慧都来自于他的实践,因此他的理论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读书,应当成为一种需求,一种习惯,应当是摒弃了一切功利主义的阅读。一张长条桌,一把藤椅,一盏台灯,读书于日圆月缺,挑灯于古典今著,只为一种心境。写教育日记应成为一种心灵的旅行和恒心的历练,日日写,月月写,写教学心得,写教育叙事,写工作感悟,于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之中,增强自己教学的理性,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直到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说我是用一生来准备这一节课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积跬步难行千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踏踏实实的研究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真正用心去爱自己的事业,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精益求精。那么我们备课、公开课的一些弊端问题,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
在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本厚厚的专著仍历久弥新。一个个建议,无不体现一个伟大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也给我们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了最切实际的目标和方法。这本书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读着这本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为我们指点迷津。书中的教育思想,一定会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3篇(扩展6)
——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3篇
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1
一直以来,我在寻找让自己内心安宁,恢复家庭关系的方法。读了很多书,受到一些启发。但是这些启发大多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接纳对方。主要是是调节自己的心态。可是夫妻关系是双方的,即使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但是对方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还是会很困惑。所以,一直以来,我虽然努力的反思,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我依然有一种迷雾之中的感觉,找不到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前几天,我开始看《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盖瑞。查普曼博士。他在美国举办婚姻研讨会,并帮助已婚人士做婚姻指导。他通过研究12年里辅导过的夫妇记录,根据他们的回答,分成了五类,通过分析形成了爱的"五种语言。分别是:肯定的语言,精心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每个人所理解的爱的行为不同,造成我们对对方的行为认识的偏差。所以出现了我们夫妻之间彼此都认为自己在付出,对方却认为得不到爱的误解。
其实我差不多快要看完了,还没有觉得这本书比其他婚姻指导的书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觉得还是一些理论嘛。但是我看到第12章时候,感觉深受启发。12章的标题是:爱那不可爱的。文中的案例夫妇和现实中很相似。夫妻关系变得冷漠,妻子努力的积极改善,但是丈夫始终得不到认可。不仅如此,丈夫还认为妻子才是有问题的。妻子向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可能去爱一个你恨的人吗?”这句话让我感觉醍醐灌顶。其实,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彼此怨恨的了,生活的琐事,性格的差异,复杂的家庭的家庭关系让夫妻之间积怨颇深。这时候,对方差不多是自己恨得人了,我们还能寻找回来爱情吗?我们还能从新爱上对方吗?我们该怎么做?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有了一些模糊的想法,但是还没想明白具体该怎么做。看了这一章,我觉得清晰明朗起来。我觉得我找到了可以尝试的方法,虽然需要时间,但是,至少有了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并不深刻,200多页。但是,我觉得如果夫妻关系感觉到了困惑,值得一读。
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2
书我没有看完,但是感觉很深刻,与我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我想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帮助的,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本书。我们每一对恋人、每一个家庭夫妻之间肯定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当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时我们心里肯定会有负面的作用会去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时一辈子的这样一个婚姻生活。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书中讲到了一对夫妻A先生与B女士,A先生每一天工作时间很久,很有能力。B女士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同时在外面做兼职。可是他们彼此直接感觉不到幸福甚至他们每一天对待彼此像陌生人一样客气,他们交流很少,A先生每天回家很晚很累累了就睡觉,没有时间与精力做任何事。而他的爱人B女士每一天要带孩子做家务,感觉很乏味。他们之间的婚姻无法持续,因为彼此很麻木。通过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语、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 。
夫妻从*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彼此的亮点,找到对方的第二语言爱的语言。特别的时刻,我们彼此可以对视对方二十分钟,让我们彼此觉得我们在乎对方。
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3
一直以来,我在寻找让自己内心安宁,恢复家庭关系的方法。读了很多书,受到一些启发。但是这些启发大多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接纳对方。主要是是调节自己的心态。可是夫妻关系是双方的,即使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但是对方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还是会很困惑。所以,一直以来,我虽然努力的反思,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我依然有一种迷雾之中的感觉,找不到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前几天,我开始看《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盖瑞。查普曼博士。他在美国举办婚姻研讨会,并帮助已婚人士做婚姻指导。他通过研究12年里辅导过的夫妇记录,根据他们的回答,分成了五类,通过分析形成了爱的五种语言。分别是:肯定的语言,精心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每个人所理解的爱的行为不同,造成我们对对方的行为认识的偏差。所以出现了我们夫妻之间彼此都认为自己在付出,对方却认为得不到爱的误解。
其实我差不多快要看完了,还没有觉得这本书比其他婚姻指导的书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觉得还是一些理论嘛。但是我看到第12章时候,感觉深受启发。12章的标题是:爱那不可爱的。文中的案例夫妇和现实中很相似。夫妻关系变得冷漠,妻子努力的积极改善,但是丈夫始终得不到认可。不仅如此,丈夫还认为妻子才是有问题的。妻子向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可能去爱一个你恨的人吗?”这句话让我感觉醍醐灌顶。其实,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彼此怨恨的了,生活的琐事,性格的差异,复杂的家庭的家庭关系让夫妻之间积怨颇深。这时候,对方差不多是自己恨得人了,我们还能寻找回来爱情吗?我们还能从新爱上对方吗?我们该怎么做?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有了一些模糊的想法,但是还没想明白具体该怎么做。看了这一章,我觉得清晰明朗起来。我觉得我找到了可以尝试的方法,虽然需要时间,但是,至少有了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并不深刻,200多页。但是,我觉得如果夫妻关系感觉到了困惑,值得一读。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3篇(扩展7)
——《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3篇
《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1
今天,万里无云。我独自在家里阅读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美文!
文中描述了不是人才可以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发现。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如果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睛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如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要带好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已到人间。大雁集队南飞,不就“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已在眼前。
读了这篇美文,使我的感触很深。懂得了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发现大自然的奥妙!
可是现在这社会的孩子,哪会这样啊!天天不是坐在电视前,就是坐在电脑旁。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了以前爸爸小时候:爸爸小时候常一个人跑出去观察小溪流和天空的.变化,跑到草丛中捉一些昆虫放在家里养,每天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特点。
我们也要多多去发现、多多去观察。总之一句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读后感3篇(扩展8)
——一百个*孩子的梦读后感500字3篇
一百个*孩子的梦读后感500字1
暑假里,我读了董宏猷的《一百个*孩子的梦》。打开书,我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一百个*孩子的梦》这本书讲述的是从四岁到十五岁儿童做的梦。这一百个梦里,年龄层次不同,民族地域各异,作者对儿童心灵全方位透视,使每个梦都丰富斑斓。这些梦有甜美的、辛酸的、难过的、神秘的……每一个梦都多彩绚丽,令人难忘。
不仅如此,作者还把每一个梦的前因后果用现实做了解释。比如说:现实是一个十一岁女孩不能和男孩一样读书,只能放牛、做家务,她非常渴望读书。于是,作者就将她的梦境写为自己正坐在学堂认真地读书,还被老师点名夸奖。爸爸发现她还在睡,就揪住她的耳朵,而她却在梦中将课文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这种联系实际的做梦写法更写出了十一岁文盲小女孩渴望读书的急迫心情。
我最喜欢其中《人和树》这一篇。主人是一个12岁的五年级学生,因为他家里有一颗百年老榕树而产生梦境遐思:他不想上学做作业,而羡慕这棵不用写作业的老榕树,可是当他真正成为老榕树时又后悔了,蚂蚁弄得他痒痒的,他想动手搔一搔也不行,还有毛毛虫、鸟屎……困难接踵而至,最重要的是他还不能活动,炎热时不能游泳,刮风时不能遮挡……他要变*也不可以了。他哭醒了,作者最后又以景衬托出小男孩难过的心情,写得真诚、热切!泪眼中,他看见苍老的榕树仍然静静地站在大门外,风儿吹过,树叶飒飒地响,像在诉说着百年沧桑……作者运用此句将大家从梦中“拉”了回来,再甜美的梦也不过是梦,现实是现实,我们要承认、接收现实。
我向大家推荐《一百个*孩子的梦》这本书,因为他能给你带来快乐和遐想!
一百个*孩子的梦读后感500字2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看到了孩子心中的秘密。在他的笔下,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刚刚升学考试,回到家中,他做了一场梦,梦是这样的:
他在一个悬崖绝壁上,在那儿,他的处境是在悬崖绝壁的中间,他不知怎么进,怎样退。但他在不知不觉中,正努力往上爬,努力寻找支点。暴风雨来临了,把他的头淋湿了,风快把他吹飞了,他的手指也被打地血肉模糊,他就像小小蚂蚁,依偎在一棵高大的树上。这时他听到了歌声,他想别人都在唱歌,那我为什么不能爬上去,于是他爬了上去。
这可以说是考场,而在考场上你确实只能进,不能退,只要你一退缩,别人就嘲笑你,讽刺你,而你高高在上的话,别人则会恭维你,夸奖你,可你一旦自得忘形、自得洋洋,你立即会滑下去。人家说官场险恶,其实考场也险恶啊!
他是一个六岁的小孩,去幼儿园都是坐他爷爷的小汽车。可是最近,爷爷没有车了。他梦到:他今天早晨起来,看见了窗子中的司机,于是往下冲,贝贝也往下冲。他看到了贝贝,就问:“这是我爷爷的车,你干什么呀?贝贝说:“你爷爷离休了。”接着他们扭打了起来,但是贝贝还是上车了。他的爸爸看见了,便对他说闹什么,他打了他的爸爸,他爸爸说饶命,为了救爸爸,爷爷叫小汽车回来了。他坐上了小汽车。
这告诉我们不应该霸道,霸道的人的人也是没有好下场的。还有,不要动不动就生气,生气对身体不好,应该多笑,笑才对身体有益,所以别人才说“笑一笑十年少”,这多好哪!假如你欺负别人,别人也不会跟你玩,到时候你就只能是孤零零一个人了。所以我们不应该那么霸道。
四五岁是可爱的,六七岁是美妙的,八岁是美丽的,十岁是向往的,十一岁是奔放的,十二岁是科幻的,十三岁是广阔的,十四岁是童话的,十五岁是成熟的。
既然是梦,就有好也有坏。有希望成功的梦,还有可怕的梦,反正就是有各种各样的梦,数也数不清。他让我熟悉到梦虽然是假的,梦是不现实的,可在我们身边,它我们所希望的、所不希望的事情都显现在梦中实现。
我想,这本书一定能够深受大家的喜爱。因为它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美好的想象!
一百个*孩子的梦读后感500字3
去年寒假,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一百个*孩子的梦》,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00个*孩子,四岁到十五岁不同年龄不同的梦。我觉得四岁的梦是可笑的;五岁的梦是天真的;六岁的梦是有趣的;七岁的梦是古怪的;八岁的梦是美妙的;九岁的梦是华丽的;十岁的梦是开放的;十一岁的梦是向往的;十二岁的梦是幻想的;十三岁的梦是无边的;十四岁的梦是童话的;十五岁的梦是成熟的。
这本书里的孩子,他们年龄不同,民族各异,在书中,每个孩子都是主角。他们的梦各种各样,五彩缤纷。这些梦,有明朗的、神秘的、活泼的、凝重的、甜美的、清亮的、辛酸的、阴郁的......
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梦,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梦,题目叫《抓“死”》,内容是一个叫杨波的男孩的音乐老师为了救一个即将被车撞的小朋友,失去了生命。杨波很伤心,他下定决心,要把老师救回来。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老师救了回来。
这本书的作者董宏猷曾经说:"《一个*孩子的梦》这本书宏观的反应了*孩子的状态,人生意识,深层心理的长篇小说;一部以梦幻为双翼、更充分更自由地展示*孩子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可以很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心灵空间。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童年的梦虽然有些是虚幻的",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的,都是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