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范文推荐)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爷爷就经常给我讲《唐诗三百首》他说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从小开始读诗,以后对我会有很大帮助。当时我并不了解诗中的意思,后来,上了小学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爷爷就经常给我讲《唐诗三百首》他说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从小开始读诗,以后对我会有很大帮助。当时我并不了解诗中的意思,后来,上了小学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唐诗三百首》,通过爸爸用的方式给我讲解,我开始自已读这本书,并逐步了解诗中的意思。其中我特别喜爱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的诗。唐诗三百首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例如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巨大的瀑布如雪白的绢缎垂挂在山壁上,有如一条直上直下的大河,仿佛天上的银河坠落人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叹我们国家如此美丽的江山,我们应该保护这一切,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
还有很多描写感情的诗,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陆锦的《送兄》、李白的《送友人》等,其中我尤为喜欢《游子吟》,父母对我的爱就象春天的阳光一样照耀、温暖着我,这首诗使我懂得了感恩,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李绅的《悯农》描写了当时封建社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画面。这让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诗中还有如祖咏的《望蓟门》等描写报国大志的诗,让我懂得要爱自已的国家,知道要感谢*叔叔们,有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焕写的,它让我明白了若想看得更远、更广,就得再往上爬一层楼;惟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目的,实现自已的理想。
爸爸妈妈说这本书里有我们老祖宗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为我打开一扇扇看世界、看人生、看历史的奇妙窗户,我觉得读唐诗三百首使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不仅是为我们自已,也是为祖国。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
梦如翅膀,风若回音。摊开那一本《唐诗三百首》,欣赏属于它的风光。
我喜欢读诗。夜深人静时,万籁俱寂,仿佛天地间只有我与书。我的思绪在悲喜中跳跃,在唐诗宋词之间穿行,如身临其境般陶醉。
我喜欢元稹的诗,深情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让多少人为之感动而沉迷;我喜欢苏轼的词,细腻的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尽了多少人生悲欢,豁达了多少异乡人的情思;我喜欢李白的诗,豪迈的诗,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鼓舞了多少踌躇不决的年轻的生命……
犹记得那个盛夏的夜晚,我一个人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那诗似乎有一种魔力指引我走向那个夜晚,繁华中带有惊喜。
多少热闹的人群!烟火在空中绽开,宝马香车,逐日而来,灯笼随风飞舞,玉壶光转,风箫声动。她在哪儿?过往的女子抹着浓妆走过,在繁华的街市里,转身回眸,是她!在灯火阑珊中巧笑倩兮,红唇贝齿,冷眉若霜,美得不识人间烟火!就让时间定格在这一秒吧。
读到此,我被诗人的心情所影响,竟不觉泪水滴落,心情被拉动着,解开了缠绕的结,仿佛心与诗词被拉得更近了。
读杜甫的诗,仿佛从中看到了他那坎坷却传奇的一生。年轻的时间意气风发写出了《望岳》一诗,隐藏不住他无限的豪迈;可世事弄人,他拳拳的爱国之心无从展现,无时无处不在孤独寂寞中:"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仍在为国家国人担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的字里行间总是充斥着忧愤,但后人却仍被他那爱国之情和博大胸襟感动着,他的魅力经过千年熠熠生辉。他是诗中圣哲,笔底波澜。
合上书,抚摸着那略显陈旧的封面,微风吹,阳光暖暖地洒在它那书页之上,透过一格一格的窗户。
唐诗宋词的风光令我留恋。读到他们,我便心如止水,进入了下一个天地,待到尘埃落定,心灵之花悄然绽放于心上。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一个诗前瞻性的世界。"我愿意静下心来,只身到诗词的世界里遨游。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3
*是诗的国度,唐朝是*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
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文化的模范读本,对*诗歌选编学、*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4
严羽讲,“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我特别欣赏这句话。
纵览唐诗三百首,我注意一个事实,在盛唐那个时代,诗人的笔下,诗情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真的是在“理”之外。细读唐诗后我才明白,只有当诗歌插上了浪漫的翅膀之后,它才有可能尽情地翱翔在“理”的上空。
诗有别趣,其趣令人动情。日前重读唐诗,感慨颇多,现归纳体会如下:
其一、高明的诗人往往会驰骋其想像力,空所依傍,以求其境界出人意料。譬如读到一首好诗,而其技法、灵感及境界又为自己所不能时,我会由衷地感叹:泼墨简笔描之难。诗和禅一样,重在心悟而离言说。诗在技法上讲究“妙悟者不在多言”。当一首诗能达到一种禅境时,就更属不易。就我本人而言,我更喜欢那些具有禅意的诗作,因为它所表达的意境能够直指人心。
其二、一个博学有品位的诗人,总是一个能够纵览诸家的聪明人,总是一个能够改其习端,习禅心法的觉悟者。日久天长,他的诗作自然会达到一种无碍的境界,诗人也会活泼泼地创新出一道为世人所瞩目的风景。
其三、一个有成就的诗人,一定是一个经过了几十年的修行研磨,已经到了一种“志于道、游于艺”境界的人。因为只要读他们的诗作,读者总能够品味出一种大自在的境界。就像架在千刃绝壁上的木桥,那是一种无心之心。
其四、一个体悟了禅境的诗人,一定是一个“夺一切境,入诗歌三味;乘境深处,自由无碍”的人。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我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我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
余秋雨先生在《中华文脉》一书中曾言“唐诗对*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我深以为然。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唤醒了我对诗歌背后的中华文化以及思想内涵的好奇。唐诗,告诉了我许多。
童年·启蒙
《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少年·领悟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通过一首首唐诗浮现在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己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己,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青年·深思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提起唐朝的诗人,怎么也绕不过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解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面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只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该读懂什么呢?
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年岁依旧在增长,对诗的领悟,未完待续……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7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如此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象,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绪。其实,当时孟浩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踏入仕途,一展宏图,这无疑十分矛盾。第三句“乡泪客中尽”,将自己的乡思一泄无余,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迷津欲有问”借用了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所诠释的便是孟浩然隐居与从政之间的冲突。以“*海夕漫漫”做结,滔滔江水,与海相*,漫漫无边,更加凸显了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其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普遍拥有的矛盾心理,这首诗,让千年前的诗人与读者之间心灵共鸣,令人深有同感。
离别之情:
赠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豪迈、出自肺腑的诗作,那种真诚情谊,却更能打动我。
要说朋友间的送别诗,最经典的,莫过于高适的这首《别董大》了。高适与老友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东西。其实那时候,两个人都处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可高适面对老友,并没有展现他的困顿与幽怨,而是道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激励董大,鼓舞他去奋斗、去拼搏。“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多么有力,多么响亮!这是一个多么质朴而豪爽的人啊!
男女之情:
说到爱情,作为一个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的,所以诗中的爱情,也只能够粗略的了解,但是讲述爱情的诗和词,其语言的细腻优美,也令我赞不绝口。所以我也喜欢读爱情诗,诗句的唯美,能够带给我心灵的战栗。
我特别喜欢这一首《题都城南庄》。最初接触这首诗,并不是在《唐诗三百首》,而是在《百家讲坛》节目上。讲者为观众讲述了这首诗背后流传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也是这个故事,让我对这首诗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那一年,崔护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无奈落榜,因返乡路途遥远,在长安逗留几日。清明节游玩时,他与一位少女在桃林中相遇,两人互生情愫,但都没有说破,最后,崔护与少女告辞。第二年的清明,崔护又来到了长安,想来寻找那位少女,可少女原先的住处却大门紧锁。崔护便在大门上题下此诗,怅然离去。
听完这个故事,再来读这首诗,终于能理解诗人的深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描绘了二人初遇时的美好情景,映出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也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怦然心动,二人的含情脉脉,两情相悦。而第二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依然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重回故地,却不见少女的身影,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这便是“物是人非”罢。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是诗人所表达的遗憾之情所在。
爱国之情:
我个人认为,唐诗中的爱国之情,是最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了。爱国诗,不得不提的便是我最欣赏的诗人杜甫了。杜甫,人称“诗圣”,与李白和称“大李杜”。他的诗,风格完全与李白相反。李白的诗潇洒豪迈,有着侠士的洒脱。而杜甫生在战乱时期,他家境贫寒,历经坎坷,背负了太多。他无法做到李白的潇洒,他的诗,大多是忧国忧民,饱含沉重与苦痛。读一读他的诗,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当时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痛与不幸,比如《石壕吏》《春望》等等。
杜甫的诗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他的很多诗不同,这首诗传达的,是作者的喜悦之情。诗人因战乱多年漂泊,备受艰苦,如今安史之乱已*,“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于是“涕泪满衣裳”。杜甫此时是悲喜交加的,回头一看,自己的妻儿哪有什么悲情,已经“喜欲狂”。亲人的喜悦带动了杜甫的喜悦,一家人兴奋的收拾起行装,预想着以后的美好是生活,“放歌”“纵酒”,多么惬意!在全诗的结尾,诗人的心早已回到故乡,计划起了回乡的路途……
杜甫的诗很少有这样全诗抒发着喜悦之情,浦起龙也赞其为杜甫“生*第一首快诗也”。诗人的喜悦也感染了我,让我不禁为诗人感到欣慰与开心。
说起《唐诗三百首》里的好诗,真是一天都说不完,这些富含思想的诗歌,伴随我度过漫长岁月,告诉我许多道理。诗,一直是我的知己,我的精神支柱。
如今,很多人盲目的追求外国的所谓潮流,却渐渐把*的传统文化遗忘。但是相比外国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国人来说,才更有内涵,更有意义。所以,在追求潮流之前,先读读诗吧,感受诗歌带给你的感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
禅宗极大地影响了*文化,在国际上也产生重要影响。禅是最典型的*佛教,是*文化改造印度佛教的产物。禅在印度古已有之。从佛弟子达摩东渡到五祖弘忍,禅宗在中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使禅宗发生根本变化是六祖慧能。慧能是文盲,少数民族,地处边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获得衣钵,对禅宗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改革,被称为“六祖革命”。这场革命,使印度佛教改造成了*佛教,禅宗本身获得极大发展,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禅的实质是追求真我,追求生命的自由与*。这种完全*化了的佛教——禅宗,反过来又对*哲学、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民俗等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禅宗思想影响下产生的禅诗,成为一种“禅文学”,此外,还有充满禅味的散文、小说、戏剧等。
在内容上看,禅诗可分为禅理诗和禅意诗两类。禅理诗,又可分为示法诗、开悟诗、赞颂诗等,这类诗富于禅家的哲理和智慧。 禅通过内省体验,产生妙语,形诸文字。禅诗精妙、小巧,注重启示和象喻,需要有深切而敏锐的感悟,读后令人“身世两忘,万念俱寂”。禅诗充满禅家超尘脱俗、淡帕宁静的情趣。禅诗是*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数量丰富,影响深远,其中一些名作广为传颂,如慧能的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及永嘉禅师证道歌等等,流传千古,经久不衰,广为传颂。在*历史上很多著名文人崇信禅佛,有崇佛参禅者,也有尊儒崇道者,出现了众多禅诗人,如谢灵运、王维、柳宗元、白居易、苏东坡等等,蔚为大观。崇道的李白写下《庐山东林寺夜怀》一诗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之句,充满禅味,尊儒的杜甫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咏。古人写了很多以“学诗浑似学参禅”的诗句,还涌现出了不少以禅论诗的诗学著作。禅诗是*诗苑最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受到*文学界的重视。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禅反而在英、德、法、美等国得到特别的发展”。近十多年来,在*一部分有识之士中,也掀起了一定程度上的“禅宗热”。
禅宗、禅诗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最引人关注的派别——苏非、苏非文学,有极大的相似性,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
昨日下班之后,我们去看花。夕阳一颗,挂在远处一棵黑瘦的老树上,仿佛它是从远古时候就在那里定居了似的。绿意浓郁的松林,间或有几簇明黄的迎春,再走几步,是个杏林,粉白的花都开满了,淡淡的香飘散在路旁,细细体味可以闻到。玉兰也开了,在黄昏时分格外高洁耀眼,身后仿佛隐着淡绿色的光芒。
看完花,路上随便吃了一点饭。回到家,我们看李健唱歌,之后就各自随手拿一本书自己看。也不要说话,就各自静静看书挺好的。我拿的是一本《唐诗三百首》,细细读了几首,发觉每个诗人都有他独特的生命色彩在自己所描绘的诗情画意里,杜甫有博大深情的胸怀,又有幽微广大的审美;王维自然自若,完全是一个心灵饱满无欲无求的隐士;孟浩然鲜明爽快,是一个有抱负的侠隐。读杜甫,觉得心疼又钦敬;读王维,就像回归大自然;读孟浩然,就想慨然相与交。读到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我仿佛真在吹着岸边的微风,成了一株“无名江上草”了。再看下一句“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我就只剩钦佩哑然了,因为我真的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原野,星光璀璨流溢,纷纷然落在草地上,月光粼粼,随着大江的波涛溶溶荡荡向远方流去。这一派光辉布满的景象,是从杜甫的心里生出来的,只有这样庭院深深又浩瀚如宇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啊。再看后两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可以想见诗人天涯漂泊的苦楚,壮志未酬的苦闷。他没有抱怨,他只是慨叹自己老了,被解官撤职,不能再为君主、国家、百姓、这个时代做些事了,他只是担心他只能留下这些诗,没机会一展胸次怀抱了,他只是说自己就像天地间一只小小沙鸥,日暮欲何之呢。多让人心疼。一颗这样伟大的心灵,一个写着“愿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在人世沧桑里像一粒尘、一只鸟,被时代的风裹挟着,就这样慢慢飘逝了。所幸还留下这些诗,这些他灵魂的光。
今天偶然翻到十九、二十岁时写的读书笔记,那时候读诗原来不是这样读的。那时有着薄薄的敏感的诗意的心灵,常常用自己脑子里轻巧巧的诗意去恣意解读诗人的作品,带着一种少年的轻愁,自以为婉转深情,其实是让人一望而知的透明。且撷来几句放在这里吧。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我喜欢一个地方,那里有密密的参天挺拔的老树,日光只可以一丝一丝漏在我独坐的角落,蝉声悠扬,好像在云彩上飞翔。一片一片的阳光一闪一闪,我只认那是蝉歌的回音跳荡。风飞过高高的树梢,我觉那凉爽同深浓的绿叶很像,我便想把绿荫作席作枕,睡在我爱的树旁。我或许也可以变成一个梦,树用它的绿枝手掌,轻轻地把我擎举,我坐在高高的树端,与云彩一起,看风是怎样吹响绿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白居易《夜雨》
“我有很多想念,隔着山隔着雾隔着云烟。
我有很多想念,隔着我的心,和我们的颜色。
我有很多想念,隔着一页信笺,几行标点。
我有很多想念,隔着一些看不见的线,几步走不完的路。
我有很多想念,隔着骄阳隔着雨天。
我有很多想念,隔着山野,隔着峰峦。
我有很多想念,是近还是远。”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朦朦的雨后,若有若无的等候
空气还湿润润的 心有些焦渴
小鸟扑棱翅膀多么慌张
我以为门开了 你来了 朋友”
这样的薄暮轻愁,如今已不易有了呢。现在已变成“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了吧。好吧,至少我还保存着那诗心,记得去闻那诗意的香气来。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长久的,是无限的。知识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从遥远的古代款款走来,并且一直走下去,会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它经过的生命。
唐诗,被誉为“*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让我认识了“诗仙”李白,读了他的诗让我认识了“诗仙”,使人壮思云飞、逸兴满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我认识了“诗圣”杜甫,他的诗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虽然广泛,但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中的社会面貌,所以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与李白是好有,并合称“李杜”。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古长”(调张籍)。李杜的诗,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读《唐诗三百首》还让我认识了“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刘熙载曾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
唐王朝的人才可真多,好诗也不少哦!
离别本是一个旧话题,但王维的一首《送别》却写得很是婉转动人、余韵不尽:“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前两句体现了把友人送走后,自己一个人在家的孤单与寂寞;后两句写出了明年的希望,正反衬出今日的依依不舍。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株。却下水精帘,玲珑忘秋月。”李白的一首《玉阶怨》从自身周围的环境和自己动作的描写中,流露出了一个孤独的形象……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阅读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1)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如果说*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文化。
《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人的心中。这本书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细细品味,受益良多……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
我最初接触的唐诗,是骆宾王的《咏鹅》,用寥寥十几个字生动的表现了鹅的情态,读着诗,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便跃然纸上。还有一年级第一课学的《静夜思》,简短的语句中,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有漂泊他乡的孤寂和悲凉。这些唐诗给了我当时小小的心灵独特的震撼,在我心里播下诗歌的种子。
接着,我接触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似乎让那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我感受到唐诗犹如广阔的海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诵中,我也丝毫不感枯燥,而是沉浸在诗中,陶醉地感受着诗人的情感。
读诗,其实就是读情,诗的内容展现了诗人的经历、情感和生活,而这也是唐诗的魅力所在。我喜欢精读唐诗,细细地体会诗中的深意,了解诗人的情:
思乡之情:
思乡之情可以算是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了,诗人离乡背井,考取功名,在外漂泊几十年不曾返乡,可当夜深人静时,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便涌上心头……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思乡诗,其中还包括了许多更加复杂的情感。但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却也是令我着迷。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如此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象,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绪。其实,当时孟浩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踏入仕途,一展宏图,这无疑十分矛盾。第三句“乡泪客中尽”,将自己的乡思一泄无余,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迷津欲有问”借用了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所诠释的便是孟浩然隐居与从政之间的冲突。以“*海夕漫漫”做结,滔滔江水,与海相*,漫漫无边,更加凸显了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其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普遍拥有的矛盾心理,这首诗,让千年前的诗人与读者之间心灵共鸣,令人深有同感。
离别之情:
赠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豪迈、出自肺腑的诗作,那种真诚情谊,却更能打动我。
要说朋友间的送别诗,最经典的,莫过于高适的这首《别董大》了。高适与老友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东西。其实那时候,两个人都处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可高适面对老友,并没有展现他的困顿与幽怨,而是道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激励董大,鼓舞他去奋斗、去拼搏。“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多么有力,多么响亮!这是一个多么质朴而豪爽的人啊!
男女之情:
说到爱情,作为一个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的,所以诗中的爱情,也只能够粗略的了解,但是讲述爱情的诗和词,其语言的细腻优美,也令我赞不绝口。所以我也喜欢读爱情诗,诗句的唯美,能够带给我心灵的战栗。
我特别喜欢这一首《题都城南庄》。最初接触这首诗,并不是在《唐诗三百首》,而是在《百家讲坛》节目上。讲者为观众讲述了这首诗背后流传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也是这个故事,让我对这首诗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那一年,崔护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无奈落榜,因返乡路途遥远,在长安逗留几日。清明节游玩时,他与一位少女在桃林中相遇,两人互生情愫,但都没有说破,最后,崔护与少女告辞。第二年的清明,崔护又来到了长安,想来寻找那位少女,可少女原先的住处却大门紧锁。崔护便在大门上题下此诗,怅然离去。
听完这个故事,再来读这首诗,终于能理解诗人的深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描绘了二人初遇时的美好情景,映出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也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怦然心动,二人的含情脉脉,两情相悦。而第二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依然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重回故地,却不见少女的身影,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这便是“物是人非”罢。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是诗人所表达的遗憾之情所在。
爱国之情:
我个人认为,唐诗中的爱国之情,是最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了。爱国诗,不得不提的便是我最欣赏的诗人杜甫了。杜甫,人称“诗圣”,与李白和称“大李杜”。他的诗,风格完全与李白相反。李白的诗潇洒豪迈,有着侠士的洒脱。而杜甫生在战乱时期,他家境贫寒,历经坎坷,背负了太多。他无法做到李白的潇洒,他的诗,大多是忧国忧民,饱含沉重与苦痛。读一读他的诗,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当时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痛与不幸,比如《石壕吏》《春望》等等。
杜甫的诗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他的很多诗不同,这首诗传达的,是作者的喜悦之情。诗人因战乱多年漂泊,备受艰苦,如今安史之乱已*,“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于是“涕泪满衣裳”。杜甫此时是悲喜交加的,回头一看,自己的妻儿哪有什么悲情,已经“喜欲狂”。亲人的喜悦带动了杜甫的喜悦,一家人兴奋的收拾起行装,预想着以后的美好是生活,“放歌”“纵酒”,多么惬意!在全诗的结尾,诗人的心早已回到故乡,计划起了回乡的路途……
杜甫的诗很少有这样全诗抒发着喜悦之情,浦起龙也赞其为杜甫“生*第一首快诗也”。诗人的喜悦也感染了我,让我不禁为诗人感到欣慰与开心。
说起《唐诗三百首》里的好诗,真是一天都说不完,这些富含思想的诗歌,伴随我度过漫长岁月,告诉我许多道理。诗,一直是我的知己,我的精神支柱。
如今,很多人盲目的追求外国的所谓潮流,却渐渐把*的传统文化遗忘。但是相比外国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国人来说,才更有内涵,更有意义。所以,在追求潮流之前,先读读诗吧,感受诗歌带给你的感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3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这部小说的内容简介、后世影响、读书笔记以及读后感44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因为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4
这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里的诗句。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透过这两句诗,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盛唐气象。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这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
盛唐气象的形成有诗歌艺术方面的原因,例如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意象的运用与意境的呈现等等,这在著作《*诗歌艺术研究》一书以及其它一些论文中已从多方面做过论述,本文限于篇幅不再重复了。下面仅从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方面做一番探讨。从历史、文化的发展这个角度看来,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是南北文化的交融。晋室东渡之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分裂和战乱。在这期间,南北双方的文化呈现相当明显的差异。南方喜庄老、尚清谈,注重抽象名理的论辩;北方流行汉儒的经学,注重人的行为准则。南方文风华靡,北方文风质朴。南方的书法多见于帖,南帖飘逸;北方的书法多见于碑,北碑凝重。《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之大较也。”很显然,单一的南方文化或单一的北方文化,都有局限性,如果不能融合就不能蔚为大观。隋朝统一全国,以及大运河的通航,已经开启了南北文化互补的过程。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隋书·文学传序》)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的、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如果说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么盛唐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早在唐太宗时就设立了十部乐,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盛唐时期外来的舞蹈也很流行,如著名的胡旋舞。敦煌石窟中盛唐的壁画和雕塑,以雄浑的气魄、卓绝的造型、丰富的色彩,远远高出于其它的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归根结底,盛唐气象的出现是由大一统的局面下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所决定的。一本《唐诗三百首》,有一半多的诗歌描写的都是盛唐的气象。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
今天我和大家所分享的书中有这样几首传世名篇《春晓》《静夜思》《绝句》,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是什么书了,不错!就是《唐诗三百首》。
唐诗的出现,标志着华夏那久远高大的历史之树上,又添上了一朵怒放的鲜花,此花有“长堤春水绿悠悠”的恬静;有“更上一层楼”的勇气;又有“黄昏独坐海风秋”的孤独与凄凉。
这是我国文化所酝酿出的陈年美酒,饮一口,沁人心脾;这是我国文化所谱写出的华美乐章,奏一曲,如花似锦;这是我国文化所描绘出的精美图画,看一眼,如游仙境。
是啊!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的绝唱,为什么我不去发扬光大呢?找到答案了!是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不同,生活水*越来越高了,心中的烦恼越来越少了,如果把杜甫的“浪漫主义”和李白的“现实主义”放在今天,恐怕都会成为无病*。毕竟他们生活在封建主义的时代。
时代进步了,文化的发展也加速了,人们的眼界也看阔了。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而今天的文化不同了,可拟作:春城无处不飞花!
古人的经典就应传承下去,让华夏儿女都知晓他,学习他,爱护他!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
我们*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向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述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此刻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我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就应用事实说话,比如透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能够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7
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此刻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能够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一样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后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一样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能够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
一首好诗,牵动着我们的灵魂,带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作者张曼娟从四岁半开始背起了《唐诗三百首》,背出一首诗,可以换一个小兔包或小鱼包,热腾腾的包子捧在手中,看着它们特别可爱的样子,恨不得多背几首。
“四时可爱维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细细品味,一读再读,无论是哪一个诗人写的哪一句诗,都是充满着情意的;一句诗会引起你无数的遐想,带动着你,走回了诗人的朝代,走进了那一座小村庄、那一片葵花田……。诗歌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如同蒲公英小伞般的种子散发出无穷的喜悦。细细地解读一首诗,可以让你从悲观变到开心,让落落寡合的你也感觉到自己活着是幸福的!
那些诗人从不吝啬,总是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启示。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绪,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让我们一边念诗,一边吧烦恼和挫折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来吧,让我们一起领略诗歌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
今天早上,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得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虽然古道城荒,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了青春,行路人看见萋萋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我家后院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骄傲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 小草轻轻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 “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地跑到后院。我很惊讶——小草活了,它又重新披上那绿色的衣裳,又重新抬头挺胸的站在地上。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不怕挫折的顽强精神,要让自己在生活中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
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2)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唐诗,是*文化中的瑰宝,是*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从牙牙学语起,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什么:白日依山尽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自学习认字后,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也成了我们启蒙读本。
就诗人而言,我比较仰慕李白。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诗仙”啊!我很喜欢他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呀。
我还喜欢李白的.《春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这些语句优美的诗歌。
就诗歌形式而言,我比较喜欢的多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类的诗,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记住。但有时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诗竟也包括多层的意境,并且每个字各具文采。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可谓唐诗中的有名典故,竟会到达得一字而诗意盎然,易一字而诗意全无的地步。这,真让我佩服之极。
此刻,许多唐诗都已进入了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成了我们学习*文化、了解中华礼貌的入门阶梯。而我的书架上,也有几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它们成了我常读常新的读物,读后令人浮想联翩。我爱《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齐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齐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齐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齐,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齐应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无限存在的,有时是你对朋友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你对待别人伸出手臂的过程,有时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仅有懂得感恩的含义,才能学会感恩。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3
小时侯刚会说话、口齿还不清的时候,爸爸就教我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虽然能读背好多首,可是对诗的意境、用词却是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简洁的文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给我好多启示。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有的描写祖国的美丽风景,如“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二月花。”比喻生动形象,把秋天火红的枫林美景,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有的描写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如“桃花潭水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用千丈深的桃花潭水来形容友情,可见两人间的友情有多深呀。有的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直到死前还不忘叮嘱自己的孩子“……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有的诗教育我们要勤奋学习、奋发图强、团结友爱……每一首是都是一个哲理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唐诗三百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常读古诗,能使人明智,让我们一辈子受益。它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指引着我们、帮助着我们,为我们保驾导航。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4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文化。
在这一个特别的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凝聚着几代*人民的精神力量的书叫做《唐诗三百首》。其中,深深吸引我的是那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的“乌江亭”指: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楚汉战争时,项羽逃到乌江自刎。“期”指:预料。“包羞忍耻”指:能忍受失败、受挫折等羞辱。“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整首诗的意思是:战争胜败军事家不好预料,能忍受挫折才是真正君子。江东子弟有很多人才俊杰,重振旗鼓取得胜利也可未知。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o(∩_∩)o…哈哈,这是一首永怀古迹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赞成项羽兵败后自杀的错误做法,认为敢于正视失败才是男子汉。作者表明了面对失败绝不能气馁的观点。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叔叔阿姨们,因为失业而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走去;在成年人们的世界里,因为失恋而要去死的大哥哥大姐姐简直是不能屈指可数……其实这都是因为这些人受不了失败,他们只适合活在成功的世界里。人如果不受一点挫折,那他一定不是人个人,不是有句话吗,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失败几次没什么,重要的是看你怎么从失败走向胜利的!!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古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
选了很多关于唐诗的作品,出于种种的原因,最终还是选取了自我最熟悉的这部作品,也就是《唐诗三百首》。
在我们国家,我想就应没几个人不明白它,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著名诗人,比如我们从小学时就比较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还有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等。当然此外也有很多相对不出名的诗人,就是所有的这些诗人,使得我们历史上的唐朝成为诗的鼎盛时期,也有了这天人人称道的唐诗。
从小我们就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在一进入校园就接触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杜甫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相信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以前的我还以为《唐诗三百首》真的只有三百首,其实并非如此。
《唐诗三百首》一书的命名,是沿袭“诗三百”的说法,有着要继承《诗经》传统的含义。它一共分为8卷,入选诗篇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于个体之后。说三百首,其实只是个概数,实际上书中一共收录了310篇诗作,原本是为了儿童开蒙而选编的一个“家塾课本”,因为针对的对象是理解潜力较弱的少儿,因此该书借鉴了《千家诗》易于背诵的特点,因此不一样年龄阶段的人都能理解。我想这也是它能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唐诗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除了它具有的简单易懂的特点以外,还与它向人们展示出来的那个极其繁荣昌盛的社会背景,它自身语言也意蕴无穷,有时还会使人充满期望与力量等原因有关。唐代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外交发达,这些都为唐诗的发展带给了很好的条件。唐朝的统治者们酷爱诗歌,也常鼓励别人进行创作。诗歌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尤为重要,那时实行了以诗取士的政策,这样一来就使诗歌和功名利禄紧紧地联系在一齐。诗歌写得好坏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因此,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
另外,我觉得在读唐诗的过程中会得到一种力量,会让自我的心灵得到一种超然的释放。每读一次,都是心灵的一次沉淀。当我们受到挫折时,想想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与坚持,想想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和幸福,就会从失望甚至是绝望中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念!总之,我认为多读诗不仅仅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内在气质。
总而言之,阅读唐诗真的是很有必要的,而《唐诗三百首》又是其中较为精华的部分,因此,没读过的人们赶紧抛开一切杂念,潜心阅读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
*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在唐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成为*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诗约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使浩如烟海的唐诗迸发出最美的光彩。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呢?
第一,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让诗歌飞翔的是想象。比如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乡间的小溪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美丽的白鹅悠闲地游着,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动听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读一首古诗,我的脑子感觉都在“放电影”,那美丽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铭刻在心中,让我如痴如醉。当我和爸爸妈妈登临黄鹤楼的时候,望着滚滚长江,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能更好抒发自己感情。当你看到落日那壮观景象的时候,不是:“哇,有好多鸟!”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当你看到一池荷花时,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唐诗的:
第一,因为喜欢所以学习。读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能从中获得快乐。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寻找理解的钥匙。古诗中的关键词,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理解古诗的金钥匙。比如杜甫的《春雨》,这首诗就是围绕关键词“好雨”来写作的。这场雨好像知道农民的需要,应时而来,大小合适,滋润万物,这不是好雨吗?而且,这场雨夜晚悄无声息地下,不妨碍人们的劳动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联系实际学习。古诗中的很多诗句,如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春天,你会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夏日,走近荷花池边,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别样红”最好的注解;秋季,火红的枫叶,你会觉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是多么恰当!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眼前不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理解古诗自然轻松自如。
我相信,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将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7
诗,唐代的一种流行文体,注入了古人无限思想与活力。唐诗,我国古代文化之林的明珠,集各种特色于一身。为唐的繁盛撒下了多么辉煌的一笔……
亮点一:循序渐进
《唐诗三百首》是学习古人的基础,打开《唐诗三百首》就给人一种浅而易懂,韵味深厚的感觉,有一种童真,一种童趣,而作者却又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大诗人,这又在无形中增添了一笔兴趣。慢慢地,等你有了一定的诗歌基础和意境,诗歌的层次又高了一级,这时候,你就特别喜欢念诗,但苦于无词。诗人也在变化着,从非常熟悉的到从未接触的。到了最后一个层次,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会做诗了,而且也知道很多诗人,对诗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习惯了感觉这首诗怎么怎么样的方式。就在这样一个整体环境下,唐诗教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尊从孔子的教训思想,以积小成多之法助你了解唐诗。
单篇诗的结构流程也很有味道,它先以诗人原文的方式展现出来,多读几篇,有了语感;其次是注释,它对自我了解古诗大意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初读者训练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接下来是诗意,可以使读者从原版的角度出发,切身感受古人的意味,让人如身临唐朝一般,将知识一串一串地包了起来。一首一首,一块一块,把诗的知识及作者的的信息圈在了一块。
这些巧妙的设计,可让读者们可以高效的学习,轻松的傲游唐诗界。
亮点二:分类有序
首先,整本书是按绝句、律诗、古风、乐府来排版的,从最简单的开始,绝句短小精干便于理解记忆。绝句又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和婉押韵,语言简明扼要,虽不为什么千古传诵的名句,但也首首有必诗之处,耐人寻味;律诗在绝句的基础上要多一些句子,与记录较长的事情;古风和乐府在押韵或句式方面要求不是很严格,多注重实际,读后让人感觉到趣味无穷……
诗人在排版上有很多特色,先在安排我们认识的诗人,然后再引进别的诗人。读过一段时间后,对古诗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再读自己陌生的诗,读者并不会感到陌生,相反,会觉得似曾相识,在哪儿看到过似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名气大的诗人充当了一个招牌的角色。如同交朋友一样,由已经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的朋友给你,就这样,你交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你认识的诗人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会使你学古诗的信心大增。
有序的分类是一个大的骨架,这个大骨架越好,那么对唐诗而言,也就没有什么难点了。
亮点三:剔糟取精
唐代,几百年的历史;唐诗,应以万计。如何才能吸取古文化精华防止封建文化传播呢?筛选成一个重点。现在的《唐诗三百首》中,我们读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读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读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也读到了“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的誓言……却没有那些封建的和极其消极的文章,这就是因为这本书经过了严格的剔糟取精,每一首诗的精华,都有可读之处,都值得我们学习,这让我们能健康,自由的成长!
唐诗,一种我们了解古人的途径,一种播种希望的方式,一种满载酸甜苦辣的人生,穿搜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应好好品味,品味,在灯光下,感受着唐诗的魅力。追溯唐诗的意境,愿我最心爱的唐诗被继续保存下来,供万代使用!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
我喜欢读古诗,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更加喜欢唐诗了。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就像是在诉说我们*曾经的历史文化。
古诗就好象是我们的老师,教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有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有的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的的古诗要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这一首首唐诗,年代已久远,但这些古诗已随着这些诗人闻名于世了,我们要好好地读它,读出唐诗的精彩;读出唐诗的诗韵;读出唐诗的理趣。
细细读着《唐诗三百首》,我发现很多唐诗就是一个伊索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如《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兰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春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在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今天,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要我们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树木保护环境。还有许许多多的诗,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情趣。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它却把作者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写的很详细,很具体……还写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有一丝希望,最后到彻底失望。简单的文字却描写的非常详实,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字要简洁,但表达要完整。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要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这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的伟大的事业。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能够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我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我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向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代替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人崇洋媚外。应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能够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
我是一个生性开朗、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小我听着爸爸在读古诗,有时我也“咿咿呀呀”的跟着读,从此,我就迷恋上了古诗。
自从我识字以后,爸爸就帮我买了一大堆关于古诗的书。其中一本叫《唐诗三百首》。古诗带给我的不止是无穷的知识,同时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让我感受到陆游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也让我明白了要好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自己的祖国出一份微薄之力。当我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时,我深深的被妈妈对我们无心地付出和默默无闻的奉献感动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使我知道了家乡的亲人是最珍贵的,当你在异国他乡的时候,别忘了曾经为你日夜操劳的亲人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定要珍惜朋友之间那份真挚深厚的友谊,他们会听你诉苦,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朋友将人伸出宽大的肩膀让你依靠,为你遮风挡雨。《唐诗三百首》带给我很大的帮助,它可真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好书啊!
古诗改变了我的一生,它让我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也让我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独特的光彩,耀眼的光芒。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3)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
*是诗的国度,唐朝是*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
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文化的模范读本,对*诗歌选编学、*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3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本书,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悲哀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情绪好起来了。如果以前大受挫折,之后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这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4
这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里的诗句。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透过这两句诗,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盛唐气象。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这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
盛唐气象的形成有诗歌艺术方面的原因,例如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意象的运用与意境的呈现等等,这在著作《*诗歌艺术研究》一书以及其它一些论文中已从多方面做过论述,本文限于篇幅不再重复了。下面仅从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方面做一番探讨。从历史、文化的发展这个角度看来,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是南北文化的交融。晋室东渡之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分裂和战乱。在这期间,南北双方的文化呈现相当明显的差异。南方喜庄老、尚清谈,注重抽象名理的论辩;北方流行汉儒的经学,注重人的行为准则。南方文风华靡,北方文风质朴。南方的书法多见于帖,南帖飘逸;北方的书法多见于碑,北碑凝重。《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之大较也。”很显然,单一的南方文化或单一的北方文化,都有局限性,如果不能融合就不能蔚为大观。隋朝统一全国,以及大运河的通航,已经开启了南北文化互补的过程。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隋书·文学传序》)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的、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如果说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么盛唐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早在唐太宗时就设立了十部乐,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盛唐时期外来的舞蹈也很流行,如著名的胡旋舞。敦煌石窟中盛唐的壁画和雕塑,以雄浑的气魄、卓绝的造型、丰富的色彩,远远高出于其它的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归根结底,盛唐气象的出现是由大一统的局面下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所决定的。一本《唐诗三百首》,有一半多的诗歌描写的都是盛唐的气象。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
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顾振彪主编的《唐诗三百首》是教育部语文课标准编写,青少年必读的100部中外名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诗三百首》作为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总集,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的缩影和见证。唐诗取材丰富,体式多样,格调高雅,所以我很喜欢读唐诗。
《唐诗三百首》有几首诗令我念念不忘。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说“慈母用干枯的手拿着针线,颤抖地为将远行的儿子缝补着冬衣。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缝补着,心想着孩儿这次远行将迟迟不会回来。正像小草难以报答阳光一样,儿子又怎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中真切地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诗篇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不舍之情。虽无言语,虽无泪水,却表现出浓浓的母子情深,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内心对母爱的感激。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其外,讽喻诗《古从军行》、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园风光诗《过故人庄》也是我爱读的诗篇。
《唐诗三百首》真是一本好书。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
我们*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向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述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此刻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我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就应用事实说话,比如透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能够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7
有人说:“读书有何乐?即使有,也只不过是黄连树下唱小曲,苦中作乐罢了!”有人干脆说:“读书太苦!”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分数读,那便陷入了题海,只会一再的背诵,不会去探求,那便是件苦差事。若读书是为了探求真理,那么离真理越近,就越发现真理的迷人,那便是:“读书乐,乐在其中。”
犹太人将读书置于很高的地位,孩子一出生,他们便会在书上涂上一层蜂蜜,让孩子去舔,所以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也会将书放在枕边和过道上,可供随时翻阅。在犹太人眼里,书如同蜂蜜,读书就好像蜜蜂在采撷花粉一样;打开一本书,就好像打开一个快乐烂漫的乐园。可以这样说,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了犹太人的血液里,也使他们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光芒四射,据统计,从1901年至今,全世界共有800多人获得诺贝尔奖,这其中犹太人就占了近1/4,而犹太人的人口数量不到世界人口的万分之三。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不错,书中的知识仿佛一道道美味佳肴,有着享不尽的酥脆口感。《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被作者表现的淋漓尽致,有股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回味,那淡淡的甜香轻柔地滑过鼻子,给人以无限遐想;《西游记》中本领高强,急性子的孙悟空就像一道香辣的川菜,给人以香味浓郁,烈辣入口的感觉。这一部部好书,如牛奶般醇香,如咖啡般浓郁……让人咂嘴不已,给忙碌的人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读书,其实大可不必讲究。古人“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读书法看似不雅,实则领略到了读书的真谛。而今,公园里的“晨读”,公交车上的“走读”,倚床点灯的“夜读”,又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这正如有人所说的:“先要把读书看的很*常,才可以读书,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指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只有把读书看作是*常之事,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才能真正领略到“乐读书”的意境。
在我看来,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充满哲理的书,是一件浪漫的事,我很喜欢文字与文字之间那跳跃的韵味,就像茶一样,虽然味道不如果汁般甜美,但它却有自己独特的茶香。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段落都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韵意,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读书“苦不苦,乐不乐”关键在于为谁而读,为何而读。《左传》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读书亦如此,干一切事情也是如此。让我们以读书为乐,去快乐地阅读,一起领略人生真正的快乐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我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我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
余秋雨先生在《中华文脉》一书中曾言“唐诗对*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我深以为然。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唤醒了我对诗歌背后的中华文化以及思想内涵的好奇。唐诗,告诉了我许多。
童年·启蒙
《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少年·领悟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通过一首首唐诗浮现在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己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己,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青年·深思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提起唐朝的诗人,怎么也绕不过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解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面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只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该读懂什么呢?
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年岁依旧在增长,对诗的领悟,未完待续……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
以前一直觉得*的女性都是内敛的、男尊女卑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但读到崔颢的《长干行》,却完全是另外一种形象。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这首诗写,舟行途中男女的问答,前面四句,女子主动发问,热情开朗,估计是看到了心仪的男子,有亲近之意,便故意找借口相问。女子俏皮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女性的生活,可能是到程朱理学的兴起之后,才开始缠小脚,缩小生活半径的吧。
实际上实际上热情开朗奔放的,绝不仅仅是女子。暂且不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也不说“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卢纶,就连与朋友送别,有什么想法和意见也是直言相告。比如: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再如: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在唐代,有的人热衷名利,却故意隐居,然后沽名钓誉,希望朝廷征召,迅速的飞黄腾达,这样一种方式被人讥讽为“终南捷径”。无论是刘长卿还是裴迪,在送别朋友归隐时,都直言相告,你要做隐士就做真正的隐士,不要到,大家都知道的握沃洲山隐居,也不要学武陵人到桃花源中,简单的晃悠两日。
不知道他们的朋友到底是真心隐居,还是像有的人那样沽名钓誉,然后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如果是前者,或者心里会有一点点小小的不舒服,然后一笑了之。如果是后者,那他的朋友估计就会非常的尴尬。
古人真是优雅,想喝酒了都赋诗一首、鸿雁传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领一杯无?”换作今人,多半电话一个“天气好TM冷哟,走,喝两杯”。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4)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起初,唐诗带给我的印象是单调、乏味的。后来,阅读了《唐诗三百首》,我对唐诗又产生了新的印象。
唐诗是多彩的。
唐诗,是绿色的。它既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嫩绿。嫩得青翠,嫩得可爱;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淡绿。淡雅的颜色若隐若现。它们不像墨绿有深沉的颜色牵引住人们的眼球,只是靠着一点点淡淡的绿色博得人们的青睐……
唐诗,是红色的。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淡红,像泛起了红晕的少女的脸颊;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红,红得灿烂,红得似火。
唐诗,是白色的。是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白得纯洁,白得无暇。令人陶醉。是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白。不是那种纯洁的白;不是那种透明的白,而是那一缕缕皎洁的白。白得悲惨,白得寂寥,白得凄凉。
唐诗,不仅是多彩的,也是精彩的。
有“独怜幽草涧边生”的荒野之景。描绘了荒山野岭的独特环境。令人对野草萌生爱怜之心。
与上句相比,我更喜欢、更觉得杜牧的《江南春》更为精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雨景。黄莺动听的歌声加上鲜嫩的绿叶与红花,江南城里到处都是酒家的旗子在缓缓飘动。南朝建造的宏伟寺庙,不知有多少楼阁沐浴在蒙蒙细雨中。这美丽的春雨图秀了江南的景,醉了人们的心。
唐诗,是多彩与精彩的!《唐诗三百首》一定会让你对唐诗有很大的了解!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齐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齐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齐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齐,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齐应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无限存在的,有时是你对朋友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你对待别人伸出手臂的过程,有时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仅有懂得感恩的含义,才能学会感恩。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3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4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唐诗的.,觉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强,没有其他它的书看起来有趣,所以不感兴趣。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很是着急,她就告诉我关于唐诗的一些故事。
妈妈告诉我,今天的我们,能读到唐诗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在古代,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更没有什么电脑手机百度,想保留和传承这些优美的诗句,真的是很难很难,要把它们全部收集整理到一起,可能要翻阅无数本书,说不定还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写记录。就像《春江花月夜》,这么了不起的唐诗,它的作者叫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到今天留了多少首诗给后人呢?你一定会猜,一百首?八十首?答案是让人震惊的,只有两首。还有我们都能脱口而出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它的作者是王之涣,而王之涣也仅仅只留下六首诗。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好诗灭绝失传。如果大家都知道唐诗的来之不易,还会不好好读它吗?
慢慢的,我开始接受唐诗,爱上唐诗,品味每一首诗特有的意境,让我不知觉陶醉其中。我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送别诗,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的孤寂之情,而“一片冰心在玉壶”也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坚强的品质,为后人千古传诵。而孟浩然的一首《春晓》则构成了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情境,给我们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
我从唐诗里读到了四季风景,读到了人性光芒,也读到了人间喜怒哀乐,《唐诗三百首》带我领略了大唐精彩绝伦,让我重温了最温暖,最风雅的唐诗记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诗句,一定能够影响我的一生,帮助我一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
选了很多关于唐诗的作品,出于种种的原因,最终还是选取了自我最熟悉的这部作品,也就是《唐诗三百首》。
在我们国家,我想就应没几个人不明白它,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著名诗人,比如我们从小学时就比较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还有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等。当然此外也有很多相对不出名的诗人,就是所有的这些诗人,使得我们历史上的唐朝成为诗的鼎盛时期,也有了这天人人称道的唐诗。
从小我们就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在一进入校园就接触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杜甫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相信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以前的我还以为《唐诗三百首》真的只有三百首,其实并非如此。
《唐诗三百首》一书的命名,是沿袭“诗三百”的说法,有着要继承《诗经》传统的含义。它一共分为8卷,入选诗篇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于个体之后。说三百首,其实只是个概数,实际上书中一共收录了310篇诗作,原本是为了儿童开蒙而选编的一个“家塾课本”,因为针对的对象是理解潜力较弱的少儿,因此该书借鉴了《千家诗》易于背诵的特点,因此不一样年龄阶段的人都能理解。我想这也是它能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唐诗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除了它具有的简单易懂的特点以外,还与它向人们展示出来的那个极其繁荣昌盛的社会背景,它自身语言也意蕴无穷,有时还会使人充满期望与力量等原因有关。唐代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外交发达,这些都为唐诗的发展带给了很好的条件。唐朝的统治者们酷爱诗歌,也常鼓励别人进行创作。诗歌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尤为重要,那时实行了以诗取士的政策,这样一来就使诗歌和功名利禄紧紧地联系在一齐。诗歌写得好坏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因此,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
另外,我觉得在读唐诗的过程中会得到一种力量,会让自我的心灵得到一种超然的释放。每读一次,都是心灵的一次沉淀。当我们受到挫折时,想想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与坚持,想想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和幸福,就会从失望甚至是绝望中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念!总之,我认为多读诗不仅仅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内在气质。
总而言之,阅读唐诗真的是很有必要的,而《唐诗三百首》又是其中较为精华的部分,因此,没读过的人们赶紧抛开一切杂念,潜心阅读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
如今的我们,我们服从时间,然后一再改变。难得寻觅唐诗的底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还对唐诗的一字一句理解得半白半熟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它,很喜欢它。
年少时,当我只是个未满十岁的小孩,我知道《静夜思》在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与叹不尽的忧愁。它宛如一首凄美的思念诗。
现在,我知道的《静夜思》除了那种凄美的凉,还有剑指江湖的敞亮。李白身着白衣遥望明月,明月入了他的怀却纳凉了他的心。他抚笔,在月光的照射下,抚着他轻长的发丝,那时的他看着他那青中透白的秀发,有些轻浮,有些放荡,他好像行走在江湖上,一边怀念,一边独野的少年。
《唐诗三百首》不看注解,在幻想的构造里解也有一番风韵。
待我言予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我会想象,那是一位身着素衣的女侠客,走过了山涧,朝云川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壮举。那山水无尽的赞叹。
在唐诗里面,可以发现更多。
许多人,一直在寻找与自己世界相处的方式,后来我们懂得了,却输给了青春和时间。比起这种输,我更加宠幸与唐诗中的忧愁。如今的忧愁太过残忍,唐诗里的忧愁却有一种独有的“爱”对友人的关心,对亲人的怀念,他们的诗中,即使怎么凄凉都暗藏暖意。
我发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喜欢掩藏杜鹃的风姿,对于亲人的思念却把明月入怀。即便他的思物再怎样的相似,但却,有着不同的情意。李白与汪伦是情谊的深刻。高适与董丈对有着他的怀念与另一种祝福。他们的.经历不同,情谊不同,用的诗句也有所不同,一样的却是那种怀念的孤独里的暖意。
世有情,待你未曾孤独;世有爱,待你认真解读。这种情爱,一直寻觅;它一直藏在每一首唐诗的身骨上,你可以用心去喜爱它。
我热爱的生命,有着唐诗的底蕴。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7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十分的好。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白云泉白居易天*山上白去泉,去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意是:天*山白去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谧,天上的白去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那里如此闲适,何必要奔向山下,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十分喜欢这本书。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
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顾振彪主编的《唐诗三百首》是教育部语文课标准编写,青少年必读的100部中外名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作为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总集,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的缩影和见证。唐诗取材丰富,体式多样,格调高雅,所以我很喜欢读唐诗。
《唐诗三百首》有几首诗令我念念不忘。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说“慈母用干枯的手拿着针线,颤抖地为将远行的儿子缝补着冬衣。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缝补着,心想着孩儿这次远行将迟迟不会回来。正像小草难以报答阳光一样,儿子又怎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中真切地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诗篇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不舍之情。虽无言语,虽无泪水,却表现出浓浓的母子情深,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终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内心对母爱的感激。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其外,讽喻诗《古从军行》、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园风光诗《过故人庄》也是我爱读的诗篇。
《唐诗三百首》真是一本好书。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
我喜欢读古诗,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更加喜欢唐诗了。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就像是在诉说我们*曾经的历史文化。
古诗就好象是我们的老师,教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有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有的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的的古诗要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这一首首唐诗,年代已久远,但这些古诗已随着这些诗人闻名于世了,我们要好好地读它,读出唐诗的精彩;读出唐诗的诗韵;读出唐诗的理趣。
细细读着《唐诗三百首》,我发现很多唐诗就是一个伊索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如《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兰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春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在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今天,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要我们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树木保护环境。还有许许多多的诗,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情趣。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它却把作者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写的很详细,很具体……还写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有一丝希望,最后到彻底失望。简单的文字却描写的非常详实,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字要简洁,但表达要完整。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要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这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的伟大的事业。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齐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汪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齐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齐,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齐应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5)
——《唐诗》读后感10篇
《唐诗》读后感1
古诗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出它万丈光芒。是*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人发的精神力量。《唐诗三百首》中,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如海上的照明灯,照亮了我们,如风雪中的煤炭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哲理。古诗,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和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有自己的光彩,也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等待着,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诗,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小学生,为了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而努力的学习。
《唐诗》读后感2
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爱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曾经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爱情。
《唐诗》读后感3
窗外雨声潺潺,不知这是第几个以雨入秋的秋季了。雨脚入注,隐约间一首《雨霖铃》传来,依稀记得,盛唐有一位帝王,也在这黯然销魂的雨夜,抚一曲悲歌,告慰那香消玉殒的爱人…… *是诗的国度,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和瑰宝。忆往昔,大唐盛世,万国来朝,陈子昂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一扫魏晋靡艳之风,开启了整个唐朝诗歌繁荣的大门;更甚有李太白者,散发扁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此等豪迈,更显泱泱大国之风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足可见杜子美雄心壮志,满腔爱国热忱;而后白乐天一曲《长恨歌》道尽君王心中无限哀愁,留给后人盛唐最后一丝媚态;李义山把酒共剪西窗烛,遥望蜀地,静听夜雨,带走了余晖中的晚唐……
喜欢读情意绵绵的唐诗,喜欢写清浅的文字,如同心中的深情与古老的诗作缠绵,留下柔软的感动。在多少次清苦的梦里,我便是唐诗里的一缕精魂,蜿蜒在每一句诗、每一份情间,我多么想真正的走入唐诗的背后,邂逅一位款款走来的诗人,彼此倾慕,把心中柔情泼墨于纸上,看天外云卷云舒,一起度过温柔的岁月。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国家昌盛的根源,那么文学便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的根本。唐诗就是*文学的精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财产。20xx年,牵挂着亿万个*人的心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花落这个千年的文明古都,了却了国人的夙愿。这固然值得我们骄傲,但我们的文学、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只是为了得到某个奖项么? 放眼今之华夏,“小悦悦事件”、“丁锦昊事件”无一不是道德的迷失,追根溯源,却是文学迷了路。纵观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穿越、言情高居前列,甚少见真正的发人深省的严肃读物,为什么人们不再深入阅读,只是一味追求情节带给我们的快感?如果只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我实在不敢想象那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而唐诗的境地也不容乐观。自前几年一股“国学热”掀起,市面上解词释诗的书如潮水般涌了上来,其中甚多无病*的小女生读物,甚至有的作者连基本的文学常识也没有,这样的解读,这样的文字,却也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疯狂追随,遣词造句尽力模仿,这几乎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令人长叹不能自已…… 推开千年的古门,探寻传统文化的幽静之美,我们或许做不到一个下午只品一首诗词的境地,但沐浴在那静谧的氛围内,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诗绕耳边神自清,让自己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美丽,已经不仅仅是读一首诗,诵一阕词所能完成的了,而我们才是完成这个伟大梦想的源泉……
雨声渐止,楼下书声朗朗,清脆的童音撞入我的耳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我翻开搁在桌角的《唐诗三百首》,无声的微笑着,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诗》读后感4
唐诗,是*文化中的瑰宝,是*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从牙牙学语起,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什么:白日依山尽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自学习认字后,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也成了我们启蒙读本。
就诗人而言,我比较仰慕李白。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诗仙”啊!我很喜欢他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呀。
我还喜欢李白的《春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这些语句优美的诗歌。
就诗歌形式而言,我比较喜欢的多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类的诗,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记住。但有时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诗竟也包括多层的意境,并且每个字各具文采。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可谓唐诗中的有名典故,竟会到达得一字而诗意盎然,易一字而诗意全无的地步。这,真让我佩服之极。
此刻,许多唐诗都已进入了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成了我们学习*文化、了解中华礼貌的入门阶梯。而我的书架上,也有几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它们成了我常读常新的读物,读后令人浮想联翩。我爱《唐诗三百首》。
孔老夫子言:“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十分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构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进取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完美,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感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以往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终以杯具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唐诗》读后感5
听爸爸说,古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古代有名的诗人写的很好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国家很好的文化遗产,作为*人一定要好好背诵掌握。
妈妈跟我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背古诗,三岁的时候就能背30多首了,虽然不知道意思,但听几遍就能跟着背个大概。我现在还记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现在再读古诗,一边看原文,一边看译文,了解了诗文的意思,更觉得古人不一般,用了这么几句话,就表达了这样丰富的意思和一些美丽的"画面。知道了古诗的意思,我就更喜欢背诵古诗。有时还能想象出一些画面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能想到沙漠的广阔和美丽。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我想起了游览西湖时看到的美景。背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爸爸甚至跟我说今年暑假要带我去登泰山,感受山顶的绝美景色。我高兴极了。
按爸爸的要求,我每天都要背一首不会的古诗,同时要把会的古诗复习一下。弟弟每天听我背,他居然也会背了一些古诗。他不仅会背《咏鹅》、《春晓》等常见的简单古诗,还会背《送兄》“所嗟人异雁,不做一行飞”,《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不太常见的诗,甚至有的比我背的还快,最愿背“系马高楼垂柳边”。最烦人的是,爸爸提问我的时候,他也抢着背,甚至不让我背,我说他2句,他还哭。没办法,爸爸就让他背,现在也会背20多首了。爸爸笑着说这是我背诗的意外收获,并且说我小时候就这样,喜欢听别人表扬。
古诗用简单几句话就能展现美丽的画面,或者表达了作者的一些情感,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背诗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影响了小弟,我越来越喜欢背古诗了。
《唐诗》读后感6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长久的,是无限的。知识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从遥远的古代款款走来,并且一直走下去,会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它经过的生命。
唐诗,被誉为“*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让我认识了“诗仙”李白,读了他的诗让我认识了“诗仙”,使人壮思云飞、逸兴满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我认识了“诗圣”杜甫,他的诗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虽然广泛,但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中的社会面貌,所以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与李白是好有,并合称“李杜”。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古长”(调张籍)。李杜的诗,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读《唐诗三百首》还让我认识了“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刘熙载曾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
唐王朝的人才可真多,好诗也不少哦!
离别本是一个旧话题,但王维的一首《送别》却写得很是婉转动人、余韵不尽:“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前两句体现了把友人送走后,自己一个人在家的孤单与寂寞;后两句写出了明年的希望,正反衬出今日的依依不舍。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株。却下水精帘,玲珑忘秋月。”李白的一首《玉阶怨》从自身周围的环境和自己动作的描写中,流露出了一个孤独的形象……
《唐诗》读后感7
唐诗,是*古代诗歌的瑰宝。唐诗之盛,如碧空之星斗,唐诗之美,如沧海之月明。选编唐诗的集子很多,在众多的唐诗集子中,唐诗三百首最为著名,最为流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不只是作诗人的经验谈,更是对唐诗三百首一书的一种肯定。
我喜欢唐诗中的安静和暇想,让人觉得阅读唐诗是一种纯粹的享受,字里行间是那么的细腻,如果认真体味,真的就犹如一幅画,一个世外桃源。
走进唐诗,走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领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清幽,静享“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万事不关心的闲适;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奇景,发出“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悲叹;更钦羡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诚挚多情。走进唐诗,最爱诗仙的飘逸洒脱、侠风道骨。欣赏他“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放浪不羁,“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率真自然,“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冲天豪迈,“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傲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真挚情怀。
如同一切选编名著一样,唐诗三百首也不可避免的带有选编者本人的某种情调与风格。不难看出,基本的主导的方面是一种“怀才不遇”和“归去来兮”的情调。再作稍细致一些的分析,便会发现,明白无误地以这样的思想为主题的占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他大多是些田园诗、宫怨诗、怀古诗以及说战乱话离别之作,同样带了这样的情趣。
第一首: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落第还乡,题目已见主旨。“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诗人反话正说,但仍微见讥剌。这是说当今皇帝英明,知人善任,甚至“英灵”即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都回来效忠了,所以没有那个俊杰之士被埋没而作隐者的。但偏偏他现在要送这位活着的俊杰之士归去了,而不是“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这紧接的两句,包含了两个不同的故事:“东山客”是说晋之谢安,此人虽在朝廷任职,总是念念不忘要回到东山去做隐士。“采薇”的是那不肯食周粟,跑到首阳山去做隐士,采了一种叫做薇的野菜来充饥的伯夷和叔齐。用这么两个事例来为落第人送行,恐怕是多少有点教人啼笑皆非的。中间八句,写送别过程,写送别心情,甚为委婉动人。落句说“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是极富深情的安慰与鼓励,也是无可奈何的叹息与感慨。
王维的诗多了,“脍炙人口之作”也多了,从中“择其尤要者”,未必就非是这么一首不可吧?可“蘅塘退士”偏偏就拿了这一首作为他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后续与此相近的主题诗作还较多,如张九龄的感遇,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王昌龄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在冬日的暖阳下,逃离虚拟的网络空间、游离于快餐文化之外,在古诗的世界里,一颗心似于**仄仄的浪朵上行舟,领略天高云淡,倾听天籁之音,感受历史沧桑。品读*古文化之经典,感悟人生之精髓,以更加积极地心态面对未来、开拓未来,方是吾辈青年之所取。
《唐诗》读后感8
诗从何处来?
从细雨中飘来流水声,从微风中点碎落花音,从柳絮中抽出离别意,从鸿雁中寄出思乡情......
独守空闺,翘首倚望的思念;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壮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 最缠绵悱恻、最壮怀激烈、最悲痛哀婉、最闲情逸致、最高雅深远,尽看唐诗!
如果说,*是—个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我们*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辉煌灿烂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文化,成就了一个繁盛的唐朝,整个中华文明的精华,皆浓缩于唐朝的诗书画卷当中。
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是却凝聚着好几代*人民的精神的力量。那简洁而又十分生动的好似带有灵性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最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首选书。作为展示唐诗的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体式非常地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作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作家。
第三,《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例如《游子吟》( 孟郊 )、《草》( 白居易 )、《春晓》( 孟浩然 )、《静夜思》( 李白 )、《江雪》( 柳宗元 )等等。这些唐诗意境非常地优美华丽,咏吟非常地谐和,上至垂暮的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唐诗三百首》 所选的诗取材非常地广泛,不拘一格。 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唐诗,例如杜甫的一首《望岳》, 令人身临其境; 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唐诗,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令人感到美好,身心舒畅。《唐诗三百首》 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一首《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唐诗,如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五,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
+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第六,唐诗的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唐诗三百首》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一首《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等等。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真的是应有尽有,丰富多彩。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是海上的巨大的照明灯,像是无情、冰冷的风雪中的温暖的煤炭,是时时刻刻
帮助着我们,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它就像是无私关爱我们的老师,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时时刻刻无私教导着我们,无时无刻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地细细品读,我们就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精彩有趣的寓言故事,在讲述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背后,更是在在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深刻道理。细细品读书中的那些唐诗,就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无比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永远远地留在一代又一代的代*人的心中。
我非常地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这么好的精神食粮的书。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再上一层楼,更加深刻的全面的去品读唐诗,了解唐诗,更好的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将*的优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唐诗》读后感9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最近喜欢上唐诗,诗的美感,诗的韵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人说,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历史,你就得去读唐诗;你若想了解唐朝当时社会,你就得去读唐诗;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读唐诗;你想要去了解诗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读他的诗,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唐朝是*古代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鬼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田园诗人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他们都留下许许多多经典的诗作。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出的唐朝读书人的困难这一社会现实。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读李白的诗,他的诗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艺术。读杜甫的诗,你就能了解唐朝的历史和社会民生。还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中体现的是自己人生写照,比如李商隐的《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这些诗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了解唐朝社会很好的史料。
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给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我喜爱唐诗。
《唐诗》读后感10
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里面有写爱国的诗,有写想念家乡的诗,有写美丽风景的诗……而我喜欢《游子吟》这首诗。
《游子吟》写的是慈母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服,直到儿子要走的时候,她才停下手中的活。这首诗的焦点就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谁说儿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我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吃的,穿的,住的……父母是世界上比较伟大的人。
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这天晚上我和朋友在外面玩,忽然我晕倒了,妈妈听说急忙跑过来。她连忙背着我往医院跑。到了医院,医生说要去更大的医院,妈妈这下都要急哭了。
妈妈跑到车站去等车,一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八分钟过去了……妈妈急得直跺脚,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辆车。因为天已经晚了,妈妈上台阶的时候不小心崴到脚了,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爬起来,一瘸一拐地跑向医院,直到医生说我没什么大问题,妈妈才放下心。
《游子吟》这首诗给我的启发是: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做儿女的不要顶撞父母,要爱他们,要好好孝顺他们,报答他们。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6)
——《唐诗》读后感500字3篇
《唐诗》读后感500字1
从小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爱上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读散文,看小说,赏宋词。然而,我最爱不释手的还是那本《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我常常感受每首诗真挚的情感。每当看到妈妈为我操劳时,我就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学毕业了,同学们要分别了,我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期待与他们重逢。
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发现领略诗人的诗句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拿起它,我也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我更深知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难于上青天。每当下雨时,我便感受到杜甫对春雨的`喜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乐曲,我会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读后感500字2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
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例如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巨大的瀑布如雪白的绢缎垂挂在山壁上,有如一条直上直下的大河,仿佛天上的银河坠落人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叹我们国家如此美丽的江山,我们应该保护这一切,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还有很多描写感情的诗,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陆锦的《送兄》、李白的《送友人》等,其中我尤为喜欢《游子吟》,父母对我的爱就象春天的阳光一样照耀、温暖着我,这首诗使我懂得了感恩,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李绅的《悯农》描写了当时封建社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画面。这让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诗中还有如祖咏的《望蓟门》等描写报国大志的诗,让我懂得要爱自已的国家,知道要感谢*叔叔们,有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焕写的,它让我明白了若想看得更远、更广,就得再往上爬一层楼;惟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目的,实现自已的`理想。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读后感500字3
*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也是*文明的见证。它,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她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她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闻名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她们在干些什么呢?原来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便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她而努力,为她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7)
——《唐诗》读后感600字3篇
《唐诗》读后感600字1
如果说*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书中各种诗体都有,如:五言律诗、绝句、七言诗……在各个诗人笔下出现了一首首名诗,一个个名句。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书的取材也十分广泛,不拘一格。不仅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还有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又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这本书是应有尽有。每一首诗的风格都不一样。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他像老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做事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那样含义深刻。拿起这本书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留在一代代*人的心中。作为一个*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吧!
《唐诗》读后感600字2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唐诗》读后感600字3
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凭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这两句诗是些送别时的情景。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其实,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深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源。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顶峰的朝代,而在初唐,这种繁荣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豪迈,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8)
——唐诗宋词赏析读后感3篇
唐诗宋词赏析读后感1
提到*的传统文化,不禁会有人想到唐诗宋词,都会以唐诗宋词为傲。但真正的作品是需要读者的共鸣,需要读者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这时我想到了老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审美的享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而领会到文学作品的意义。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跨,永远受制于人,受人宰割;而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打自垮,自甘受制于人,自愿受人宰割。”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杨叔子如是说。古人留给我们的财产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是不可能有长足发展的,所以说朱熹的那段话真不为过“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唐宋名诗词中既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么美的景色描写,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千古壮观的绝句,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叹。这么具有魅力的诗句在课堂上的教授有时总会死气沉沉,老师的.讲解总是在分析诗句,让这么美的东西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民主进课堂,采取*等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自由的质疑问难,大胆发言。激起学生的热情后,让他们读--感悟--再读,让读者和作者的心境有相通感,那样的教学才是出彩的,学生才会受益。
当然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继承性的发扬,并在我们的实际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文化,才会让文化之路走得更远,才会让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9)
——唐诗三百首李白的诗3篇
唐诗三百首李白的诗1
1、早知如此绊入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2、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3、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入。
6、光阴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7、入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8、入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11、今入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入。
12、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13、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14、*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5、浮云游子意,落曰故入情。
16、昭王白骨萦蔓草,何入更扫黄金台?
1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夭际流。
18、瀑布夭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敷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
19、大鹏一曰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21、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2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3、*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5、弃我去者昨曰之曰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曰之曰多烦忧。
26、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27、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28、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29、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
3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入。
3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3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3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夭!
36、浙*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3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38、十步杀一入,千里不留行。
39、九曲黄河万里浪,浪淘风簸自夭涯。
40、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41、夭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42、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43、长相思,摧心肝。
44、屈*辞赋悬曰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4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夭。
46、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47、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
48、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49、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夭际流。
5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曰还。
51、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火烧叶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
52、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53、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10)
——唐诗读后感600字 唐诗读后感 (菁选2篇)
唐诗读后感600字 唐诗读后感1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本书,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悲哀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情绪好起来了。如果以前大受挫折,之后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这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读后感600字 唐诗读后感2
清晨,朝出的辉光映出了东方的鱼肚白,在门前那棵榆树下,坐在宽大的树桩上,轻轻翻开膝盖上的那本《唐诗三百首》,心情总会变得宁静与神圣!
树皮厚重,书面墨黄,油纸的香味扑面袭来,夹杂着文字视觉的震撼,让我深深的沉浸其中。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幼稚的诗仿佛是一首歌,欢快而明朗,我看后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直接的诗谁不会写,谁不会吟?再往下看,越看越为震惊,原来这是骆宾王还是个娃娃时随口说出的!那时的我,应该还是稚气未脱,光着脚丫子,在田里跑来跑去直至染上一层灰。那想着写诗?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感动惭愧,二骆宾王的这一首诗,不正如唐朝初年一样吗?虽跌跌打打,但却透出一丝丝的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到这里,一股磅礴的气势在我眼前浮现,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望着庐峰在阳光照耀下升起的紫烟,在万丈瀑布前感到自己深深的渺小,觉得这瀑布,好似是银河坠落而形成的。这就是诗仙的诗啊!也只有他,才能领悟瀑布的精髓,感受到银河的气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景,而更是一份情,一份寄情与山水的心啊!其实生活中不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那片借风在天空翱翔的枯叶,那多生长在野谷县崖峭壁中的美丽小花,那只盘旋在你脚边的可爱小苗,谁不能说她们不是美呢?都说盛唐的时代造就了李白,但我却认为李白的豪迈造就了盛唐!
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战火纷飞岁月里,杜甫,一代诗圣,却被囚禁在城内,不得外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是何等说不出的苦奈,唐代也逐渐走向了衰亡。而一切的缘由,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不理朝政,谎于正业。这令我一阵羞愧,如不是懒,我何至于成绩下降的那么快?看来是时候反省了!
我关上书本,看了看天色,真有几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意境了!”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篇(扩展11)
——跟着节气读唐诗读后感
跟着节气读唐诗读后感1
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去书店买寒假阅读书目。到了书架前,我看到了《跟着节气读唐诗》,就买下了它。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好多关于24节气的诗歌 ,如立春这个节气的《立春》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雨水这个节气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惊蛰的《闻雷》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馀客方寸,依旧似寒灰。春分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清明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谷雨的《芍药》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以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本书让我学到好多知识,很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