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读后感300字2篇
篇一:过客读后感300字
鲁迅《过客》读后感初三作文1000字
鲁迅擅长揭露国民的劣根性,善于描写农民以及知识分子。他的文字犀利,语言精辟,他的文章更像一把锋利的刀,一刀下来,刺中要害。但《过客》却使我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
《过客》很特别,首先是在于它的文体,虽是散文,但呈现方法却更像一幕戏剧。戏剧式的散文定是由鲁迅开辟先河。再是在于它的要素:三个人物,老翁、女孩、过客。背景也是“或一日的黄昏”,仅是这样简简单单的画面所表达出来的意味却是耐人寻味,耐人寻思。
有人说“过客”其实就是鲁迅本人,“眼光阴沉”,充满着睿智,对于希望总是执着到底。但我并不完全赞同。若说“过客”是一个带有鲁迅部分精神的人物塑造体,那将更好。一个人并非可以完全了解自己,作家笔下的人物也是难于完全相似于自己,只可以说带有作家的影子。在过客身上我们更多的是看到鲁迅的影子而非鲁迅。然过客给我们展现更多的是一种迷茫与执着。在老翁的问题下:“你是怎么称呼的?”“你是从哪里来的?”“我可以问你到哪里去么?”过客对这三个问题均是以“不知道”来回答。因为前方的路,对于过客来说,是一个数,他经常问那女孩与老翁“前面是个什么地方”,所以内心充满了迷茫。但即使不知怎么走,他总是执着的往前走,纵然前面可能是坟地,纵然老翁说别去,而他依然在内心纠结之后选择大步向前。这也便是迷茫中的执着。几次三番婉言拒绝老翁的好意挽留,只道是:“不,我不能,我还是走得好……”因此,过客内心还带着浓重的无奈与强烈的责任感,然在这种无法言表的氛围下,过客
又拥有着一种反抗精神,一种无望的抗争,一种无望的进取心。在这种精神的催促下,他又只能放弃一切的好意布施,如谢绝女孩子的一块布,因为这布象征的是温暖、同情、爱,这对于过客来说是一种情感上的负重,对他的前行造成了一种障碍。一切爱与同情很容易受到布施者的牵连。
老翁说前面是坟,女孩子说前面是花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天真浪漫的女孩眼中定是那美好的事物,故她会说前面是一大片的野百合、野蔷薇。老翁历经世俗变化,沧桑的他看待事物淡然镇定,心中更多的是一片灰暗与悲伤,因此他会说前面是一片坟地。过客面对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说辞,虽然女孩给了他希望,老人告诉了他最有可能的结果,但他是位寻进者,也“不愿看见他们心底的眼泪,不要他们为我悲哀“,这就是宁愿走向黑暗,走向空虚,也不愿到处都有名目、地主的牢笼里活着的反抗意志。
是的,为绝望而反抗者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而鲁迅在这塑造的正是前者。
篇二:过客读后感300字
过客
鲁迅笔下的过客是一个充满诗情,寄意深远的饱满艺术形象。他34岁,一生不停地在充满荆棘与黑暗的路上跋涉,经历了各种苦难与折磨,困顿但倔强,不屈不挠地向前走;他一无所有,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肋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他走了太多路,脚早已破了,流了许多血,但仍不放弃,要向前走去。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于他身上的这种坚韧的战斗精神,结合鲁迅先生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我们不难想象,过客,这个象征性的形象应该就是20世纪20年代那些在革命和生活道路上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的进步知识分子的生动写照。
而白发古稀的老翁呢?他清楚地知道过客这一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因为他也曾经历过,但是,在残酷黑暗的现实面前,他终于还是缺乏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决然放弃了,成了半途而废的颓唐者。对于前面是怎样的处所,他只知道是坟,而过客虽然不知道他还将经历怎样的荆棘,不知道走过了坟地之后究竟又会是怎样的景象,但却始终倾听着“前面的声音”对他的呼唤,毅然决然地选择一直向前进,这就是他相比于老翁而言的可贵之处。通过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对比,可以看出鲁迅热情歌颂了坚忍不拔的探索革命道路的精神,也深刻揭示了一个真理:时刻不忘先进理想的呼唤,是一切革命者能够坚持前进的力量源泉。
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就是过客拒绝了小女孩给他的布片。小
女孩显然是一种爱的化身,这个艺术形象给全文增添了一股纯真、美好的气息,她满怀真诚和同情给过客递上一条布片,让他裹上脚上的伤,过客对这极少有的太多的好意表现出无限的感激,但他还是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是鲁迅在启迪人们:革命的探索者要想永不停息地前进,既不能屈服于艰难困苦的考研而忘记理想呼唤的声音,也不能沉溺于感激恋爱的布施而肩上沉重的负担。
同时,过客又是孤独的,他孑然一身在世上跋涉,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只是战斗中得到了各式各样的称号,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从他记得起,就一直这样走,要走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前面。很明显,过客这种孤独的心境,折射了鲁迅自己在革命探索道路中,由于没有摆脱旧思想的羁绊所产生的寂寞彷徨的感情,但困顿倔强,疲惫孤独的过客,没有悲观,没有颓唐,毅然坚忍不拔,英勇奋进,这不正是鲁迅这个伟大的探索者的自我写照吗?
读完这篇充满隐喻与暗示的文章,虽然对于个中细节还存有种种疑惑,但至少有一点我想是每一个读者都了然的——过客的身上总有着鲁迅自己的影子,他所体现出的便是鲁迅在自己的生命中对自己形象的认知。
对于过客而言,永不停歇地向前走是他存在的唯一目的和方式。他被塑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形象,他与生俱来也便是这样一个形象。行走对于他来说,就像吃饭喝水对于我们而言。所以他不能停下,停下来他便不再是过客,他的生命也会归于黯淡。
因此我认为,讨论是怎样的力量驱使过客向前行走,这个问题是
没有意义的,因为那是他的本能,是他的天性。如果非要说存在一种动力,那么这动力就应该是他的生命。
如果我们问鲁迅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他不断反抗不断斗争,同样让人感到可笑。因为正是他的反抗和斗争使他成为了鲁迅,成为了那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的勇士。他骨子里的决不妥协的倔强和斗争到底的热血,是生命赐予的天赋。
没有目的的行走,是过客的生命常态;无所求的对绝望的反抗,是鲁迅的生命常态。在这篇文章里鲁迅说,他只是众人的生命中一个彷徨的过客,他写出了他的绝望、他的孤独、他的无奈和他的义无反顾。为了什么在反抗?前路是如何?鲁迅一概不知,但他明白现在的世界是病态的,是需要改变的,因此他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向这个世界挥舞锋利的笔尖,向深沉浓烈的绝望做出最后的坚定的反抗。但在这里,鲁迅并不自诩为战士,战士尚有退伍的一天,而过客却从不停下脚步。
《过客》为我们展示了整整一个时代中革命探索者的不同道路和命运,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然而,过客的那种倔强和执着的精神在学习中又何尝不实用呢?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要想站稳脚跟,不被淘汰,我们更需要的就是过客精神,无论何时,面对怎样的坎坷与磨难,都要以过客为榜样,义无反顾往前进!
高一(7)班
余俊颖
上一篇:草船借箭读后感300字3篇
下一篇:群书治要读后感4篇